更严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实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取水许可承诺制,落实项目和取水许可“双限批”。统筹黄河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各类水资源配置,深入开展农业、工业、城市等全方位节水行动和地表水超载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深挖工业节水潜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中水综合回用率达到35%。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更实举措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西安供水、南华山水源涵养林建设等74个项目,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5个,新建、加固淤地坝6座,完成蒿川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压砂退耕修复年度任务。加快建设香山寺、西华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沙坡头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实施黄河流域沙化土地治理、“蚂蚁森林”造林二期项目,完成营造林37.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更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四尘共治”,在非集中供热区域推广清洁取暖,着力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大“五水同治”,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黄河中卫段水质Ⅱ类进Ⅱ类出。统筹“六废联治”,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市第二固废填埋厂等项目建设,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实施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计划,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五)聚焦园区建设集约化,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实施园区提速提质增效行动,打造园区建设“升级版”。
增强产业集聚度。建设以锰基、铝基、锂电池、无机非金属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园,做大做强中化中卫循环产业园,做优做强天元锰业、今飞轮毂、瑞盛锂电池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配套,培育锂电池、复合材料、锰基、铝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以数据前端开发和后端加工为重点的大数据精深加工智能园,培育发展一批云制造、云应用、云服务、云安全企业。建设以光伏、风电、水电为重点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园,以资源换投入、以延链提链值、以补链强竞争,加快开发、高效利用、创新发展。
增强园区承载力。推动卫宁工业园区协同联动发展,实现产业相互耦合、基础配套协同、交通物流融合,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持续开展低成本化改造和余压余能利用,推进综合物料管廊、垃圾焚烧发电等25个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地”供地模式,完善要素配置,提高亩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税收份额,打造“智慧园区”和“低成本园区”。
增强园区竞争力。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完善高新集团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设立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多评合一、“区域评”等模式,深化管理体制、人事薪酬、运营模式等制度创新,实现“园区事园内办、企业事园区办”。坚持领导包抓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机制,用心用情帮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企业家队伍,引导支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六)聚焦深化改革开放不停滞,不断激活发展动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
深化改革增动力。深入推进“四权”改革。用水权改革围绕“节水增效”,加快推进用水权确权,建立收储调控制度,优化调整生活、生态、生产配水体系,全市取水总量控制在13.75亿立方米以内。土地权改革围绕“盘活增值”,启动沙坡头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建设土地二级市场电子交易竞价平台。排污权改革围绕“降污增益”,抓好初始核定、有偿取得、抵押融资等工作。山林权改革围绕“植绿增绿”,全面推行“林长制”,探索“以林养林、以地换林”新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扩大开放拓空间。主动融入陆海新通道和“几字型”黄河城市群,加快推进海平高速、太中银铁路中卫至定边段、沙坡头机场二期等项目,优化和开辟中卫至厦门、深圳等空中快线,常态化开行国际班列。深化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青岛等口岸合作。建设华夏特钢、中卫热电铁路专用线和迎水桥保税物流中心。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实现特色农产品就地报关。承接好中东部产业转移,深化闽宁对口协作,探索共建“飞地产业园”“闽宁产业园”。进出口外贸总额达到31.6亿元,增长20%以上。
创新驱动挖潜力。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9.4亿元,强度达到1.82%,培育创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8家。设立园区科技研发专项资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材料和新能源、冶金制造和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创新攻关,实施科技项目2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七)聚焦民生改善增福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实施惠民富市战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安排27.2亿元,办好10件民生实事,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注重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创造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机会,开展职业培训1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培育创业实体2000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收入达到35亿元。统筹抓好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制度分配获得更多收入,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