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有效、文明和谐的幸福雄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在全省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厚植城市人文底蕴,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建成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探索走出一条西部地区城市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各位代表!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是需要奋勇向前才能追逐的梦想,是需要奋力奔跑才能实现的目标。我们要思全局、观大势,树雄心、立壮志,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迈进新征程、推动新发展、建功新时代,交出一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围绕“三新一高”要求,聚焦聚力,抓主抓重,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控制指标。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做大经济总量。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切实把项目转化为“今天的投资、明天的产出、未来的实力”。
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落实“链长”责任制,有针对性地固链、强链、延链、补链,精心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紧盯国家和省上的战略布局、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做深做细项目谋划、可研论证、审核报批、信息对接、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增强项目可行性,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计划盘子。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动态管理,项目库储备规模保持在500亿元左右。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落实联审联批、专班推进等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推进项目建设各环节全面提速。按照“事不过夜”原则,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全链条服务,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洽谈、落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项目落地率、转化率、投产率。统筹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保障,加快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酒钢1#2#焦炉优化升级等省列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70个左右,完成投资不低于125亿元。
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坚持精准招商,围绕“2+6+N”产业链,每个链条成立一个招商专班,制定一套招商方案,完成一批招商任务,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上求突破。注重专业招商,建立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形成责任到人的招商工作机制,确保投资引得来、企业留得住、项目能落地。开展全民招商,优化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在嘉商会和各界人士依托自身优势,拓宽招商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进更多活水助推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浙江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索通低碳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
(二)以转型升级为路径,加快工业集群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做强主导产业。紧盯“双碳”目标,以“三化”改造为牵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支持酒钢集团等“链主”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高品质碳钢和精品不锈钢产业规模,开展核用不锈钢等重大技术攻关,延伸发展钢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推进45万吨镀锌铝镁联合机组、嘉东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做好原铝就近加工转化,围绕高纯铝、电池铝箔、轻质高强度铝板等中高端领域延链补链,实施恒景源20万吨铝合金棒、广银5万吨铝型材加工等项目。统筹新能源项目建设与配套产业发展,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放大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带动效应,实施好正泰70兆瓦光储一体化、智理新能源35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7.5%。
深化军民融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中核四0四常态化协作机制,全方位服务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建设。依托嘉核科学城,争取国内核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所入驻。强化非核产品服务贸易,吸引产业链供应商在我市注册分支机构,建设制造生产基地。推进兰石重装增资扩建中核嘉华。引进培育民核、非核、核非标设备、军转民品等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项目,加快形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拓展园区能级。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力争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探索“产业+基金+基地”模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引进区域结算中心、总部经济、飞地产业等新业态。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增加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单位能耗等约束性指标,采取以税控地、腾笼换鸟等措施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施天然气复线清洁能源利用、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等项目,提高要素保障能力。重点支持索通、宏汇、广银等企业增资扩建,加快实施甘肃藏建180万吨胶凝材料、海中环保20万吨固废处置、嘉能矿业150万吨钢渣加工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