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嘉峪关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厅市会商、地企联动、市校合作、军民融合、区域协同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政府科技投入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省领先,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显著提升。完善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服务保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亿元。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强化酒钢集团、中核四0四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围绕冶金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三化”改造、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组建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公共创新平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突破40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做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并重。鼓励嘉峪关籍大学生、企业家、行业精英回嘉创业就业,为特殊人才在编制、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以用为本,实施“柔性引才”,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市经济发展。依托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培育、流动等机制,鼓励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建设人才工作室,真正留住现有人才、用好本土人才。

  (四)以文旅发展为抓手,促进三产提质增效。围绕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突出以文促旅、以旅带商、多业融合,培育新型复合消费业态,培优服务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精细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关城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长城文化。建设以“天下第一雄关”为核心展示内容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实施关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文化遗产数字再现、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展示等工程。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启用文化遗产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推进嘉峪关关城、关城里、方特丝路神画融合贯通,形成三大景区联动发展格局,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文旅消费水平。持续培育“嘉有好礼”文创品牌。打造“我到嘉峪关修长城”“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等研学游产品,开发冰雪运动、户外体验、亲子拓展等特色项目,补齐淡季旅游短板,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加大全媒体、多渠道宣传推介力度,形成营销矩阵,塑造品牌IP,全面扩大我市旅游影响力。依托“河西旅游联盟”,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合力打造“张嘉敦”丝路黄金段和甘青宁蒙大环线金牌旅游线路,确保全年旅游人数增长20%以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广泛开展文体惠民活动,争取举办品牌体育赛事和节会,办好甘肃省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繁荣活跃商贸服务。开展城市商业提升行动,以景区、商圈、特色街区为平台,推动消费场景融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加快餐饮、零售、住宿等传统业态提档升级。培育家政、养老、托育等消费新热点。做优商圈经济,盘活闲置商业设施,布局建设国家核基地生活保障区商业中心、海联国际饭店,提升名嘉汇、悦西市、大唐美食街等特色商圈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增加高品质服务和产品供给,发展品牌经济、平台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激发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让城市的商气更旺、人气更足、烟火气更浓。

  (五)以城乡融合为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市域一体化发展思路,探索全域城市化路径,加快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快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布局特色养殖、精品林果、精细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业园区。完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建设高原夏菜、高效制种、优质饲草3个万亩产业基地。围绕“服务城市、保障城市”,以祁牧乳业、天兆宏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嘉味”特色优质品牌,努力把“菜篮子、肉盘子”端在自己的手里。实施“周末乡村休闲”工程,发展集田园采摘、研学观光、农事体验、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内外兼修推进乡村建设。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推动城乡空间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服务、生态环境全面融合。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宅基地有偿退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探索农村居住新模式。完成2个省级示范镇、6个示范村创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推行“村社合一”模式,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做活、做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和经营托管,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动城乡生产服务有效对接,让更多消费下乡、更多农产品进城。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吸纳更多本地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7万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203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