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企业创新。依托高新区,搭建科创、金融、人才各类服务平台,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成立“秦创原”(蒲城)创新促进中心,落实1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推进“两链”深度融合,支持桥陵塑业、万德科技等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主板上市、产值达到一定规模及成功创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技型等称号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莱特光电、石羊农科成功上市,创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三)突出协调发展,拓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实施城镇及道路建设项目45个,完成投资74.2亿元。
严格规划管理。修编完成《蒲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启动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导则等修编工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提升镇村建筑风貌,引领城乡建设有序实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规划红线,严查各类违法建设,严格规划审批和执法问责,强化建房管理和服务,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开展城市更新。发挥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城市规建管“三四五”工作。提升老城区“颜值”,实施“两纵三横”及西胜利路、解放路北段等道路改造提升,加快东风街雨水管网等项目建设,完成县中心广场改造。拓展新城区“骨架”,启动城东区和城南新区东区路网建设,打通长乐街西段、富原路等断头路,建成西城大道、五原路、迎宾路南段绿廊。加快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扎实开展缓堵保畅、市容市貌、广告门头、人行道违停等专项整治,实行公共停车位特许经营,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
推进集镇建设。以国家和省级重点镇为示范引领,全面拓展集镇建设“六个一”工程,加快完善镇区设施功能,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统一运营和管理。启动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成陈庄、蒲石、钟家火车站站前广场,配合做好京昆高速拓宽、澄韦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快G108蒲城至韦庄段、公共交通体系等项目建设,提升城乡通行水平。
(四)聚焦“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66个、特色农业示范地项目9个,完成投资6.9亿元。
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五基”工程,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扎实开展“村党组织+”股权量化改革,规范提升“联合党委+”和苏陕协作项目运行,确保稳定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
发展高效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全面完成粮食规模化经营试点任务,粮食总产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充分发挥酥梨、西甜瓜试验站“产学研”作用,落实酥梨、苹果、奶山羊、设施大棚等普惠性扶持政策,改造果园1万亩,新增设施瓜菜3万亩、现代农业园区5个,培育家庭农场20个、合作社10个、职业农民200名。稳定生猪、肉鸡生产,建成国维淀粉、大红门二期等项目,招引奶山羊、食用菌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
改善人居环境。统筹传统文化、产业特色,编制完成56个村乡村振兴规划,打造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国省道、县乡村道路、农田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加大全域“四清六治”专项治理。持续抓好改厕和污水处理,建成天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面运营城乡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力争全县农村环境清洁面达到85%,成功创建10个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推动提档升级,释放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活力
实施区域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商贸服务项目17个,完成投资3.5亿元。
做强文旅品牌。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加快王鼎相国府廉政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开放时间博物馆主展馆,举办第五届梨花节,多形式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打造一批“一日游”、“自驾游”、“深度游”等研学旅行、历史人文、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启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家。
深挖消费潜力。支持企业开展家电、家居、特色农产品等促销活动,发展直播经济、美食经济、夜间经济,积极承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开展蒲城名小吃评选,支持开设餐饮品牌旗舰店、连锁店,打造“吃蒲城、最关中”餐饮品牌。鼓励市场主体“个转企”,建成铜锣湾雅荷时代广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
发展服务新业态。理顺邮政快递监管体制,推进三级物流仓储建设,打通城乡物流“双向通道”,创建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示范县。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健康养老、家政服务、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品质。发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带动作用,支持壮大电商经营主体,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8亿元。
(六)强化精准施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实施生态环保项目16个,完成投资5.2亿元。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双碳”、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红线意识,严把项目能评、环评、水评审批关,加强“两高”项目源头管控。科学规划桥山生态环境保护区范围,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严厉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力争实现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清零。落实“林长制”,加快实施城北防护林提升工程和洛河沿岸生态修复,造林绿化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