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1.9%,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市考目标之内。
今年,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面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全力扩大投资。强化“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切实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年安排团结片区城市更新、广成国际等重点项目133个,年计划投资273亿元。强化区级统筹调度,确保一季度61个续建项目100%复工,72个新建项目50%开工、上半年80%开工、三季度全部开工。突出抓好市第三医院二期、枣园安置社区等1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54亿元以上;实现国机集团西部研发基地等76个项目竣工投产;推动未央·西航产业园二期等53个前期项目突破,力争转为在建项目,不断形成新的投资支撑。
落实要素保障。用好“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措施,全力破解项目建设堵点问题,春节前完成所有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二季度前完成133个区级重点项目、275项手续办理。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不少于8亿元,启动发行第二批公司债券15亿元,收回垫付高铁新城资金5亿元。依法处置闲置低效用地,切实保障项目需求,全年出让土地2000亩以上。完善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
狠抓招商引资。围绕拆出来的7600亩“城市新空间”招大引强,着力引进城市更新理念先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推动片区项目由完成拆迁向高质量建设迈进。聚焦赵村储备地等8宗、1200亩存量土地精准招商,盘活资源,建设高品质项目。围绕构建“1+2+4”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育链、强链、优链招商,大力提升发展能级。突出抓好四海中心、老三届首座、大明宫中央广场等商务楼宇的二次招商和管理服务,积极推介7万㎡空置面积,大力引进优质企业、高端人才、社会资本,实现企业、人才、资金在未央有效集聚。
(二)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未央湖片区。立足灞渭交汇成熟的自然生态、灞河体育休闲带等独特资源,以及大学城、地铁、高铁等配套优势,打造北城品质最高端、生态最优美、现代产业最集聚的园林式片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科学调整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编制完成南、北两个片区城市更新方案。启动湖区周边房屋征收和华圣果业国有土地收储。落实片区改造实施主体,招引一批总部项目、研发项目。加快郑家寺、湖北庄、草店、新光等4村用地规划调整,高标准启动安置楼建设。实施北三环大明宫市场转型升级,加快环大学产业带破题,切实改善片区产业结构和城市形象。
徐家湾片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依托行政中心区位优势和凤城八路东西向景观主轴,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聚力建设西安数字港、北城会客厅。开工建设凤城八路、太华北路沿线中央商务广场、甲级写字楼及超高建筑群项目。加快红旗村600亩储备地以及三家庄100亩、帽珥冢228亩城改综合用地手续办理,提速22宗、3883亩新增土地收储和34宗、1558亩土地出让。启动地铁环园中路TOD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团结谭家安置社区及配套学校、道路建设,树立新时期未央回迁安置的样板。
未央路片区。按照“三轴两翼”布局,在未央路、太华路、朱宏路沿线,依托人流集聚优势,推动未央路、大明宫等传统商圈升级和楼宇经济发展,实现怡康医药等企业总部落地和京东超级体验店开业,打造千万元以上楼宇4个。按照北二环沿线最靓丽的一线品质人文生活区定位,全面推进枣园安置社区及配套学校、配套路网建设。启动政法巷区域整体重构,开工建设未央大厦C座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创新中心。加快凤城三路地块等5宗土地出让,开工建设1—2个特色鲜明的商业综合体。
汉长安城片区。统筹推进文物遗址保护、古城格局展示、现代产业导入和中华文化弘扬,努力争取汉长安城博物馆项目落地,开放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强力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古都文化公园申建,力争早日纳入国家公园建设体系。完成26处涝池治理、15条道路提升改造;每村奖补100万元,启动“花园乡村”建设。实施遗址区土壤改良,引导现代都市花卉产业发展。探索房车、帐篷、风筝营地和民宿项目建设,不断丰富遗址区业态。
六村堡片区。积极对接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北三环区域“入规”和土地性质调整,制定“基建之芯”发展规划,集中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整治行动,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全力保障全运精彩圆满
打造畅通交通环境。以服务“十四运”为统领,全力保障元朔路、尚稷路—西铜路立交建成通车。完成景云路、环湖东路、纬二十七街等21条道路建设和昭远门路等4条道路提升,打通凤城三路北侧规划路等“断头路”。启动凤城八路北侧规划路等11条道路建设,完成建成区16条道路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3个、充电桩120个、公共停车位1100个。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确保“十四运”期间顺畅有序。
塑造优美城市环境。继续聘请第三方机构驻点服务,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巩固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成果,不断提升漕运河、幸福河、皂河等河流水质。加快实施凤城八路等10条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楼宇、大风阁等18座人行天桥亮化。开展重点道路、重要节点绿化美化行动,新增、提升绿化面积20万㎡。下势整治“三中心”周边16条迎宾道路、涉赛线路以及城市出入口、背街小巷综合环境,为市民群众、广大游客提供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