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工作报告
出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预计2021年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纺织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超过1800亿元、780亿元、440亿元,宜宾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五粮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五粮液股份成为深市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个股;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345亿元。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成势。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50亿元、是2016年的9.4倍。...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统筹抓好简政放权、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完成187项改革任务和30项国省试点,78项行政管理权限下放试点乡镇。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和“两项改革”,政府部门精简至27个,乡镇(街道)调整为21个,建制村数量缩减为228个。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完成4家县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国有资产总额突破160亿元,吉兴矿业成功入选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开放合作成效明显。构建完善“5523”招商体系,组织外出招商300余批次,参加西博会、西部投资大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12次,举办“一带两区”投资推介会...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优结构、提质效,三次产业积厚成势。产业结构由29.1:37.4:33.5调整为26.9:35.0:38.1,实现“231”向“321”转变。突出龙头带动、规模连片发展现代农业,“5+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114.7万亩、产量稳定在43.5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保持在80万头以上,成功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三星级园区2个。深入实施百亿产业培育工程,经开区面积拓展至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129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36亿元,以汽摩配、新材料、锂电池、农副产品...
南部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挂牌工信部定点帮扶工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面积拓展至5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到146户,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加速成型。实施技改扩能项目77个、完成技改投资215亿元,成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小巨人”“专精特新”等企业22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到7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5户、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总产值突破560亿元,入列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古城文创园、阆里古巷等开门迎客,阆中水城、阆中赛城等加快建设,田园五龙、康养桥亭等亮点纷呈,民俗节目“亮花鞋”荣登央视春晚、荣获“群星奖”。五年来阆游客累计突破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700亿元,成功创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旅游业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由2017年的85亿元增加到129亿元,阆中古城上榜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工业经济集群发展,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12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6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始终坚持产业兴区、工业强区,工业集中区面积拓展至24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企业达103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由358亿元增长到620亿元。吉利项目建成投产,“嘉陵造”新能源汽车突破3.8万辆,全区汽车汽配关联企业达12家,全行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四川能投全面投产,埃夫科纳、凯伦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油气化工产业产值达到53亿元。四川凸酒强势崛起、税收过亿,燕京啤酒完成技改、产销两旺,尚好桑茶产量产值全国第一,丝纺服装产业加快向供应链、价值链两端延伸,食品饮料、丝纺服装、家居建材三大产业产值分别达到74亿元、14...
这五年,我们坚持高举高打,推动“拓展区”向“主阵地”转变,发展进程快速向前。经济总量节节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突破23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9%、迈上10亿元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分别超过3万元、1.5万元。...
城市日新月异。37条标美大道、12座城市公园靓丽呈现,39条背街小巷、70万平方米城市立面改造升级,城市夜景屡登央视《新闻联播》,成功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乡村更加美丽。芦溪、李家等中心集镇加快发展,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省级“四好村”[1]34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6个,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安全饮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全域覆盖,通村公路突破1400公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2]示范区。...
这五年,我们全力壮大实体经济,产业兴市取得更大突破。工业发展提质增效,预计汽车汽配、丝纺服装、油气化工产业规上产值分别达830亿元、355亿元、1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7%、9.2%、15.5%,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南充跻身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南部经开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提标扩面,建成“国字号”园区5个、省星级园区5个、高标准农田165万亩,粮食播面、生猪出栏量稳居全省首位,西充县获评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顺庆区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
工业经济量质双升。“3+1+1”产业园区加快建设,“4+1+1”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林河、恒业、荣成等企业加速技改,工业总产值实现67.83亿元、同比增长56%,规上工业企业纳税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山区农业增产增收。...
坚持领导挂联、挂图作战、月调度、红黑榜等推进机制,永福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技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3个项目建成投运,“印象沐川”等32个项目开工建设,仁沐新高速公路沐川服务区、乐西高速沐川段、县城区停车场等项目加速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8.67亿元。...
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56.8亿元。园区建成面积达8.1平方公里,成功纳入全省“5+1”特色园区、四川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加快推进民用核技术产业“一号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生产试验基地建设等成功纳入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升成为全省重点工作;落地核能开发配套工程、同辐密封放射源等项目4个,总投资20亿元;2021年,民用核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2.4亿元、增长20%,成功创建全省JMRH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动陶瓷产业技术革新,47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产值达159.8...
这一年,我们坚持大干快干,发展的“航速”向快向好。完成交通投资5.3亿元,连乐铁路高滩火车站主体工程、竹广路升级改造完工。嘉州—大林(籍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竣工投运。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长江经济带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全省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井研召开,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园区开发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户、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孝姑核心区“一纵两横”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加快推进,完成道路建设8.6公里、管网铺设13公里;园区供气工程二期、红久大道延伸段、石马坝防洪排涝等项目加快推进;依据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选址项目场地整理,基地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农夫山泉天然水技改项目、保乐力加威士忌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中科乐美4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项目即将竣工,峨胜水泥智慧工厂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1亿元、技改投资15亿元,分别增长40%、60%以上;新培育规上企业1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90亿元。全年社会研发经费3.7亿元,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新材料联合研究院,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29家,新增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年营业收入达71亿元。...
五年来,我们主动把握产业发展特征,优化存量,拓展增量,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壮大实力、提档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打造乌天麻、川牛膝等“九大”特色产业基地5.2万亩,培育高山藤椒、老鹰茶等“三品一标”[1]产品16个,“金口玉芽”获得国际茶文化交易博览会名茶金奖,金口河区被评为全省中药材重点县。工业转型升级,枕头坝一级水电站、沙坪二级水电站投产运营,实现水电装机容量110万千瓦,累计上网电量230亿度,工业硅产能12万吨,占全市产能的43%。旅游重大突破,大瓦山湿地公园成为全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
们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心聚力抓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标准化养殖场4个,粮食产量达5.2万吨,生猪出栏11.7万头。新扩种川佛手、柔毛淫羊藿4300余亩,种植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出台支持园区建设20条政策,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沙湾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一年来,我们锚定目标、锐意进取,晶硅光伏产业乘势扬帆。主动扛起省委“建设世界级晶硅光伏产业基地”重大使命,以及市委赋予的建设“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光荣任务,全年完成基地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建成投用园区变电站3座、另有6座同时在建,工业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固废堆场进入调试阶段。全年新签约晶硅光伏项目6个、总投资达217.3亿元,仅此一个产业就超市下招商引资任务1.2倍。青岛高测大硅片、晶科金刚线切片一期、京运通一期等5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料试产。硅料、单晶拉棒切方、切片年产能分别增长1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