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抢抓“双碳”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机遇,紧盯省市产业链布局,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一是提振矿业经济。全面实施磷矿资源综合利用三年行动,优化矿权配置,加强开采管理,着力恢复磷矿产能,全年运销磷矿石500万吨以上。支持选矿项目扩产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桥沟磷矿探转采,完成堰边上矿区划定,蓄积矿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推进矿山开采技术改造,创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二是加快园区建设。高位推进保康磷化工产业园建设,完善“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全面启动核心区建设。加快襄阳余家湖保康工业园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万润新能源、康回动保动物药等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天一化工、久合恒业等企业嫁接重组,引导施尔佳、亿佳诚、布拉德等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引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盘活城关园区闲置资源,培育1—2家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动马桥园区红岩湾化工厂恢复生产。加大黄堡园区招商力度。完成歇马产业园规划设计。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产业园区。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支持企业承接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家,建设规范化企业创新平台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个,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四是培育骨干企业。制定企业成长路线图,细化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集中要素资源支持重点对象发展,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全力支持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上市步伐。
(二)统筹全域旅游发展。聚焦做优服务、做强特色,打造保康旅游品牌,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荆楚文旅名县。一是建设精品景区。纵深推进尧治河、九路寨、五道峡、横冲、黄龙观等景区延伸开发,加快推进蜡梅谷、梅花寨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支持尧治河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龙观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化“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景区打造研学营地、科普基地,发展避暑游、冰雪游、康养游等特色项目。二是做优康养产业。深入推进森林康养细胞建设,加快推进官山世外茶源、蜡梅谷康养小镇、温泉疗养小镇、马桥堰垭森林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加强康养、医养、颐养结合,丰富康养元素,开发康养产品,加强市场运营,打造一批产业龙头。推动官山林场、大水林场中医药产业基地落地建设,延长补强森林康养产业链。三是完善配套要素。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强旅游公路、旅游驿站建设,开通重点景区旅游专线。筹备组建文化旅游集团,整合文旅资源,提高运营效益。启动旅游集散中心、县城高星级酒店建设。开展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发展夜经济。加快发展星级农家乐、精品旅游民宿。打造“保康菜谱”和精品美食。开发完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四是强化宣传营销。推进重点景区与美丽乡村串联融合,策划推广“微度假”、自驾游精品线路;谋划举办品牌节会、品牌赛事,持续强化媒体推广、活动推广、高铁专列推广,提升保康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固底强基、补短锻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优化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抓好安置点产业就业工作。稳定脱贫人口扶持政策,强化兜底保障,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着力夯实产业支撑。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油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链长制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建茶园1万亩,稳定烟叶4万亩,改造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3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5000亩,发展蔬菜14.5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20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家。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打响2—3个知名品牌。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强电商平台产销对接,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动特色农产品融入全国市场。三是着力推进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新建综合试点22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以上,打造一批A级景区式村庄。鼓励各乡镇建设示范片区。深入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改造高标准农田2万亩。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扩建“四好农村路”205公里。全面加强自建房管控,完成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聚焦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小型垃圾焚烧试点建设。推进村级垃圾分拣站建设全覆盖。四是着力激发农村活力。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创新发展集体经济,全面完成村级债务化解。规范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运营管理,鼓励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合法土地权益。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农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
(四)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第一抓手,下大气力抓招商、上项目,巩固经济增长的底盘和支撑。一是科学谋划项目。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趋势,紧盯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和重大发展战略,立足保康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完善重点项目储备库,新增入库项目投资额增长20%以上。做深做细项目可研论证、审核报批、资金方案等前期工作,增强项目可行性、可批性和实效性。二是务实引进项目。围绕磷化工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森林康养、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3家、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个、外向型市场主体5家,正式签约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精准招引中小微企业,增加有效市场主体,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三是高效推进项目。落实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推进机制,强化项目日常调度,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策划和前期推进项目64个,推动172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续建项目119个,竣工投产项目达到80个以上。全力服务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通用机场、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僵尸”项目、“蜗牛工程”攻坚行动。四是积极争取项目。抢抓国家畅通经济循环、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等政策机遇,聚焦农林水利、交通能源、产业园区、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力争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惠及保康,全年到位资金增长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