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家园。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落实“双碳”工作部署,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花垣。高质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继续推动城乡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覆盖率。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始终保持对新增“两违”零容忍,健全整治“两违”长效机制,努力消除“两违”存量,实现“两违”零增长目标。严格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执行“带图审批”“一户一宅、建新必须拆旧”政策,坚决杜绝新的农村违法违规建房,坚决遏制占田、占道、占河、占水库等违规建房行为。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建设动力活力。我们将坚持纵深推进改革,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以环境强引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和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深化重点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实行联测、联审、联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85个工作日以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推动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稳中有降。推进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扩面,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完善十八洞发展集团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序推进财税、要素市场化、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社会保障、殡葬等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营商环境争先进位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实施“五大工程”,打造“五个一流”,形成“五个常态”(11)。优化政务服务,推广使用好“湘易办”,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到70%以上,努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办好”。推动权力下放,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紧密衔接的行政审批体制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有效承接省、州下放审批事项,不断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动园区赋权清单落实,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园区事集中办”“园区事帮代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制度,坚决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落实“三联”制度(12),加大对市场主体培育帮扶力度,持续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实现新增市场主体2200家、“四上”企业(13)16家、个转企15户以上。
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茶产业研究院、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花垣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培育创新平台或专家工作站2个以上。筹建“科创飞地”,大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重点培育一批尾渣综合利用、锰锌精深加工、特色食品、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龙头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专家合作,开展联合研发攻关,支持东矿、三立、太丰、兆科、奥邦、德农、五龙等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建省级创新型县。
(六)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省定、州定民生实事,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推动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培育创业主体,深入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计划,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投资兴业,新增创业主体700个以上。加强对外劳务协作,持续举办“春风行动”“百镇千村送岗到家”活动,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确保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9万人以上。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统筹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等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4000名以上。持续实施援企纾困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383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省级统筹工作,实施好大病救治、抚恤优待等保障政策,落实好医疗保障新政策。健全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强化“三类人员”(14)医疗救助,坚决防止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稳步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持续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格局,加快构建更加全面、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城区建学校,农村调布局”总体思路,启动县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等学前教育建设项目,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560个,加速推进城北小学、磨老小学、花垣小学及边城高级中学教学楼项目,实施3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提质工程。完成5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任务。开展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教育强县”计划,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推动“双减”改革(15)走深走实。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实施“三名一人”(16)培育工程,提升“名师”数量和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幼、小、初、高阶段有效衔接,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力争高考本科上线率、“双一流”录取率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