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南省)新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3日)

  强建设、提品质,城乡面貌展现新生机。高品质推进城乡建设,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宜居“福地”更显生动。

  生态越来越好。县域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空气综合指数、PM2.5、PM10同比改善幅度排全市前列,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排全市第一。远发建材厂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经验被《中国环境》刊登,全市污染防治“夏季攻势”典型案例现场观摩会在我县举办。新建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建成县城200T/D垃圾中转站,实现全县垃圾日产、日清、日运无害化处理。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责任常态落实,完成通道造林22公里、新造林2万亩、义务植树95万株。

  县城宜居宜业。《新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和7个专项规划成果相继形成,“三区三线”全面划定,初步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城乡供水一体化、社会停车场等市政项目有序推进,武警中队营房、老年大学配套工程(二期)、35个入河排污口整治等项目主体完工。秀峰街南(新嘉大道—环城南路)、新华北路、怡华路等5条“断头路”基本拉通。深入推进棚改攻坚,完成棚改征收73户,拆除已征收房屋1789户(栋)。依法取缔城区活禽交易,实行集中定点屠宰。大力开展市容环境“三净行动”,扎实推进“巩卫创文”工作,顺利通过省文明指数实地测评。

  乡村更美更靓。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耕地指标库实现由负转正的历史转变。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农田改造工作经验被央视推广。建设“四好农村路”64.5公里,改造危桥4座,完成公路安防54.9公里。公路养护市场化工作被省市推介。升级改造行政村农网48个、配变158台、10千伏线路8条,完成硒武线110千伏杆线搬迁等工程。新建5G基站117个、4G基站242个。新改建农户厕所1874个,农村改厕工作经验被央视报道。拆除“空心房”10.8万平方米,全县10.06万套自建房实现排查整治全覆盖。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市整治农村陈规陋习推进乡风文明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陶岭镇被评为全省“创新基层治理,助推乡风文明”实验单位。

  强保障、稳民生,人民福祉获得新提升。着力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领域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达到87.6%。新增就业4200人、转移就业2400人、重点人群再就业29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达100%。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新增三大社会养老保险2000人,医保参保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动态调整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城乡低保分别提标至7200元/年和4600元/年。

  公共服务质效齐升。巩固拓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改革成果,建设省级寄宿制学校3所、提质改造农村学校35所,工作经验被《新闻联播》《半月谈》《人民教育》等媒体报道。教育“双减”成效明显,依法注销校外培训机构5所,建成38所校内劳动基地。创新“网络联校”应用模式,实现全县1233个班级多媒体设备全覆盖。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职业中专实训基地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作用,动员全社会捐资助学,资助大学新生185名、资助在校学生1516名,累计发放助学金226万元。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完成21个乡镇卫生院的优化整合。全县新增医疗床位1200张,超额完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任务,医药价格平均降幅达53%。在全省率先为困难群众免费送药到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介。红军标语墙、萧明故居获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作民故居等6处文物被评为湖南省革命文物。我县驻广州市花都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获评“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跨省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经验被央视报道。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新增纳入监测对象750户2553人,“一筛、二核、三比”新田模式得到省市推介。压实结对帮扶工作责任,帮扶政策全面落实。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041元、增幅15.1%。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3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678个。以小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壮大集体经济,建成村级小产业园20个,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32万元,经验被省委组织部推介。

  强治理、保安全,社会环境再上新台阶。扎实做好防风险、促稳定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防疫形势总体可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第九版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精准调控措施,完成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街道)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全覆盖,组建县级卫生应急队伍20个,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84万剂次,以快制快阻断“11·15”等疫情传播链,有序组织平稳转段,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

  应对灾害及时有力。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21支行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处置防汛、抗旱、森林火灾Ⅳ级及以上应急响应15次。在全省率先开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小火亡人”敲门行动,工作经验被省安委办推介。在全市率先建成安全生产和消防科普教育示范场馆,工作经验被新华社、《湖南日报》等媒体推介。推进“县乡村组”应急广播联播联控,获评全省应急广播建设示范县。成功应对“6·21”洪涝灾害,实现“不垮一坝一库,无一人伤亡”。众志成城抗击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旱情,举全社会之力扑灭“10·17”森林火灾,妥善转移安置13555名群众。及时出台恢复重建救助救济政策,65户重建户、284户修缮户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实现受灾区域和群众“一确保两清四通五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78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