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担当奋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同舟共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鹤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战在乡村振兴、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等一线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科技创新动能支撑还不够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市功能品质、基础设施配套与现代化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民生领域仍有薄弱环节,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部分干部的眼界、理念、能力与当前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在干事创业中还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行动”、开展“十大工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或争取进入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定目标,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狠抓对外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长周期、高频次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坚持更大力度地走出去、引进来,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和上市公司,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驻地招商和以商招商,全年争取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其中5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引进外资项目2个,跨境电商1家,成立产业引导基金1支。重点围绕上海、台州、武汉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地区,紧盯星湖生物、科伦药业、联化科技、中美华世通生物等上市医药企业,引进2—3家上市医药企业,加快培育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中小企业孵化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积极引入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类优势企业,持续壮大开发区产业规模。
二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年活动,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进一步完善“16443”和“指挥部+专班”攻坚机制,全面完成21项重点工作(项目)。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强力推进总投资282.28亿元的赛科化工年产8万吨吡啶及衍生物等78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4.34亿元以上,确保新投产项目20个以上。紧盯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方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方向,围绕产业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领域,持续跟踪太行山革命老区、儿童友好型城市、老工业遗产保护等重大专项最新政策动向,高质量谋划项目200个以上,确保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再创新高,力争年度发行专项债券5亿元以上,全年争取各类资金12亿元以上。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确保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十,争创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县(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动态完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一体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和省级“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在政务服务、纳税等突出领域创新探索,实现“企业赢、群众赢、政府赢”。完善企业服务方式,突出抓好规上企业、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落地,推动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率均达到100%。持续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双随机、一公开”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抓好失信联合惩戒,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坚持产业立区,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打造双核驱动、强链成群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强化园区支撑力。纵深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加快调规扩区,优化空间布局,切实提高开发区吸纳、承载、辐射能力。现代物流开发区,着力构建“两园一区一平台”,完成中小企业孵化园二、三期和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运营智慧化综合停车服务区,加快省投、长玖铁路集装箱运输平台建设。力争入驻企业达到28家以上,实现营收100亿元以上。生物化工园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智慧园区服务中心、老片区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引入央企资本有序开发南部片区,全面启动石鼓沟、赵家厂两村拆迁工作,年内完成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亩均效益和绿色发展导向,依法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用地,加快盘活泰润达、地恩地等停产企业,促进开发区节地水平、产出效益双提升。力争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2家、投产企业25家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