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夯实园区平台。完善“一区四园”规划修编,大力推进朱河水产加工贸易园区、新沟粮油农产品加工园区、白螺物流港码头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产业支撑平台。持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雨污管网、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毛市天然气门站,加强应急环保等基础要件支撑,确保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成合规园区。推进光电产业园宿舍配套、容城中小企业创业园建成投用。深入实施服装产业园“回归工程”,完善优惠政策,扶持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强化亩均投资、产出强度硬性约束,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法治手段,规范清理闲置厂房、僵尸企业,清理整合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盘活僵尸企业5家以上,推动园区集约高效发展。
(二)坚持强镇富民兴农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激发镇域经济潜力。持续优化“一主三副、两特两轴”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不断完善镇域经济考评体系,全面激发镇域“镇能量”。突出“一镇一业”打造,推进乡镇组团发展,支持朱河镇加快打造江汉平原水产加工第一镇、新沟镇重返全省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强镇行列,支持白螺镇建设省级重点“口子镇”、加快打造临港产业重镇。推动“接二连三”融合,紧扣产业联动传导,充分挖掘镇村闲置资产潜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冷链物流、农村电商、农旅融合等新兴业态,加快大垸现代蔬菜文化产业示范园、毛市佬面点产业园建设,支持程集镇整合酒资源打造酒文化特色古镇,支持周老嘴镇用活资源建设红色古镇、电商强镇。狠抓“四上”企业培育,常态化做好分类指导、重点培养、梯次衔接,加快建材市场、华中农商城等专业市场规范提升进程,支持大型货运企业进规,引进2家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四上”企业75家。
推进现代农业升级。深入推进“一区两园”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验收,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重点产业链条打造,积极开展苗种培育和种质改良,重点建设新沟、周老、黄歇、福田等乡镇20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和程集、网市等乡镇10万亩油菜示范基地,升级改造中小规模农牧渔种养综合体500户,力争生猪产能增长到80万头、温氏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水产品总量达到31万吨。支持恒泰农业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争创全国粮油、畜禽、水产“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持续放大“一袋米、一壶油、一只虾、一条鳝、一头猪、一盘菜”优质农产品优势,积极培育预制菜产业联合体,着力打造一批预制菜领航型头部企业。坚持品牌创建引领,持续擦亮监利大米、监利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积极举办第五届小龙虾节和面点文化节,力争全年新增“二品一标” ⑥1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著名商标2个。加快农产品“两主两翼”交易市场⑦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农产品交易集散分中心,让优质监利物产卖出好价钱、卖到全国各地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2021、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29.5万亩、旱地深松整地4万亩。持续实施安全饮水提质工程,完成红城中心水厂增容和棋盘乡、黄歇口镇水源置换工程。加快推进110千伏东风变电站、35千伏东荆变电站建设,优化大垸、汪桥、柘木等地电源布局。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美丽庭院”创建为主攻方向,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拆通透”行动和示范片带建设,合理编制农村宅基地空间规划,严格建房审批手续,加快构建“多位一体”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打造2—3条有特色、有内涵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村庄留住乡愁、增添韵味。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加大返贫监测力度,定期摸排、常态化跟踪易致贫返贫人口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清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尚禾、精华、峰蓝、金草帽等合作社为示范,大力推行“一社连百村”“订单联营”“电商共享”等模式,通过产业发展、村社共建、事企帮扶、村办主体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力争年收入过20万元的村(社区)达到50%,过10万元的村(社区)超过70%。挖掘传统工艺潜力,传承民间传统风味,加快布局“农超对接”直通车,加大线上推广力度,推进家庭作坊式市场主体向企业转型。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充分挖掘工程领域用工潜力,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三)坚持改革创新优服务,全力激发市场活力。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全面深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分类实行市场化统筹运营,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继续实施国企改革,支持市城发集团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多元化经营,力争资产规模达260亿元、年运营收益超过1.5亿元。深入推进县域流通网络强县建设和供销领域改革,积极推广“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采集配模式,打造“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系统谋划预算管理一体化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统筹能力和水平。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现经济总量和结构数据更好衔接。
更大力度创新创造。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为抓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⑧,完善梯次培育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00家。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力争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家、5G全连接工厂1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2家。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推动一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新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5个。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军人物培养、现代工匠锻造,选树一批监利现代名家、名医、名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