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和规模效应还未形成;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够多;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干部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解放思想还不够充分,谋划推动力度还不够强,工作作风还不够严实。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增强忧患意识,优化工作制度,采取有力举措,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贴近群众、更有利大局!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区三城”战略定位,深耕数字经济全新赛道,着力推进全域科教城建设,加快建成江南现代滨江生态新城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点军篇章。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提出上述目标,兼顾了外部环境和内部气候、积极性与稳妥性、发展可能与发展需要的多重考虑,体现了全国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发展大势,体现了点军发展提速进位、赶超跨越的蓬勃态势,体现了全区人民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务实可行、催人奋进的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区委确定的“十大工程”,扎实开展产业地标建设年、科教新城建设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文化旅游建设年活动,推动经济社会稳中有进、进中求优,提升点军特色领域在全市的首位度、辨识度、贡献度,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历史征程中展现点军力量。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数字强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奋力突破
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芯池神网”产业主线,加快建设宜昌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深入落实“做绿产业”要求,加快构建“三中心、两平台”产业体系,建设以算力为支撑、算法为核心、应用为驱动、智造为引领的数字经济生态,持续放大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确保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一期“硅立方”8月底建成运营,国家信息高铁华中枢纽站3月底建成运营,着力推进中科曙光500P通用融合算力中心、中科睿芯80P高通量算力中心、红山科技100P高性能仿真算力中心建设,打造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多样性算力集群,力争全国第九个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落地。确保华中人工智能数据产业中心3月底建成运营,打造规模和精度全国领先的数据标注基地。加快北斗时空融合编码中心建设,推进北京大学(宜昌)时空大数据实验室落地,打造中国编码第一城。加快推进中科睿芯IC云平台建设,打造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适配、应用全链条产业,形成国产自主可控芯片产业集群。推进中科曙光服务器生产线落地,打造华中首个国产高端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推进数字经济产业承载平台建设,确保宜昌江南科创园二期、中电宜昌网信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开工建设北斗产业园,加快引进北斗科技研发机构、技术转化平台、产业创新中心、各行业应用及硬件终端制造企业集聚,打造北斗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启动紫阳大数据中心前期工作。力争新招引数字经济项目30个。
突破发展都市工业。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赋能实体经济,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支持惠科电子扩产扩能,东土科技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和试点示范,龙腾红旗、乐星红旗、三峡制药等优势企业发展壮大,绿色建材产业企稳回升。确保中南精密迁建扩能、雅斯雅谷、威泰绿色装配式建筑、迅达二期、郡好门窗、冠信门窗、玺翔医疗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海山科技、迅达科技等企业做优做强,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全面夯实发展基础。认真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实施市场主体扩量提质工程,实行分级分类培育引导,大力促进“个转企、小升规、企转新”。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000户、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限上商贸企业40家、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0家。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力争亿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建设湖北数字制造研究院、北斗+智慧农业研究中心、全国司法阅卷中心。力争引进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10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软实力。确保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高。落实“1+4+N”人才新政,着力建设“乐居、立业、活力、有为”青年发展型城市,“才来宜昌·圆梦点军”专项行动引进人才达到1万人。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深化新时代工匠培育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二)坚持扩大消费,在丰富服务业态上奋力突破
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农文旅产业融合,塑造“品味江南”品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