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以“乡村振兴推进年”为总抓手,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动态监测和帮扶,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产业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推进以工代赈,赋能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增值、农户增收,培育申报州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产业联合体1家;强化易地搬迁点后续扶持,突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大力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成果,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管理,确保项目发挥效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5.6万人左右,吸纳就地就近就业1万人以上。二是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成抛荒耕地整治75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湘西黄金茶扩面到20万亩。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推进“八个推动”:以九丰现代智慧农业博览园为载体,推动发展近郊蔬菜高效设施农业;依托湘西黄金茶博览园,创建省级、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以万亩白云贡米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发展特色品牌农业;以淘野·勤丰研学文旅基地为载体,推动发展研学观光农业;以湘西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畜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园为载体,推动发展优质湘猪产业;以峒河流域红土片时鲜水果生态园为载体,推动发展休闲采摘农业;以十八湾、矮寨坡头万亩高山金秋梨园为载体,推动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三是抓好乡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乡村一体”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把农村建房示范图集落实到规范管控、图集约束和前置审批上。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争取年内开工G319社塘坡至花垣排碧公路,加快建设潭溪至丹青公路。巩固“四好农村路”成果,年底实现全部乡镇通三级公路。强化消防车道建设管理,推进林区防火隔离带建设。实施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工程,优先支持山塘清淤加固为重点的小水源建设。四是加快改善农村面貌。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发挥好乡土人才、乡贤能人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提升乡风文明。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年”行动,以“百村示范、千寨整治行动”为抓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行政村垃圾治理覆盖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88%以上、污水治理率85%以上。
(四)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设有温度的“人民满意城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各部门、企业“十四五”规划的对接。进一步修改完善《湘西州州府概念规划》《吉首市中心城区山体管理办法》,集约节约用地,完善城市功能,优化路网结构,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建立绿色屏障,逐步形成山城相敬、山城相融的“六脉百峰抱州府”格局。二是推进更高层次的城市提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以省考核评估为时间窗口,分层次、分区域突出“十项重点工作”、补齐基础设施“六大短板”,推进创建“四大集中行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四宜”魅力城市。持续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实施地下管网改造、路面整修等一批老旧小区“微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市政功能,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所、党群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开设养老助残托幼等社区服务机构;下大力气解决“充电难”“停车难”,建设公共充电桩1831个、个人充电桩928个、公共停车场1523个。进一步推进“智慧吉首”建设,让“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警务、智慧社区”更加便民;巩固“两违”“三车”整治成果。聚焦提升市民和游客满意度,完善“首违不罚”“柔性执法”,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继续保持州府城市靓丽的颜值、开放的心态、文明的气质和包容的气度。三是突出打造高铁新城。坚持“精心设计、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彩呈现”总要求,立足“三特融合”定位,加快推进新城路网联通、高速金坪互通、联合水系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高铁新城城市功能。聚焦北部工业走廊组团、中部中央商务组团、南部特色医疗教育培训组团“三大组团”,积极扩大土地供给,加快谋划实施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高品质、大投资的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腾达学校、三甲医院等文教卫配套项目,加速产城融合、文旅融合,把高铁新城打造成“湘西新门户、城市新中心、产业新高地”。
(五)全面优环境抓改革,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在增强改革创新动能、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保障。一是打造更优政务服务环境。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大力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跨省通办”,持续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运用,“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到70%以上。完善政务服务线下平台,加快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新政务中心建设进度。加强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帮代办”,12345热线“一呼即应”,以服务态度的“微改变”换取政府形象的“大改观”。二是打造惠企便民市场环境。全面加快以政银企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八大平台”为核心的要素大市场建设,破除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落实好领导干部“三联”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用地、用能、税费成本。优化企业纾困解难机制,按照“一行一计”“一企一策”精准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完善政银企联动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强化恶意拖欠企业账款和逃废债治理。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做优园区高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园区赋权成果,推进“多规合一”“多测合一”,提升建设项目管理质效。深化推进园区建设项目“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改革,深入推进“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精简整合审批环节,再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