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紧抓投资拉动,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把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释放消费潜力,让企业敢投资、市民敢消费。
一是聚焦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政策研判,抢抓“窗口期”“黄金期”,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领域,精准包装策划优质项目,全力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资金,力争向上争资完成30亿元以上,特别是加大非普惠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好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电站、新能源充电设施等项目,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建好大数据库、社会治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一库两平台”。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全力推进阳由垸、新洲下垸河道治理,完成关桥坪排区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二是聚焦交通物流建设。坚持把握流向、增加流量、提升流效,构建交通与物流融合协同、支撑有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确保津市港散货物流集散中心9月投入运营。挖掘港口潜力,大力发展港口产业和港区经济,力争进入长江中游前10强,打造全国内河港口运营标杆。科学统筹津市港三期规划、临港物流园规划,申报创建海关监管场所,加快推进松虎航道疏浚。持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巩固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成效,启动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三是聚焦消费活力激发。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挥主要商超商圈带动作用,加快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商聚集区、直播基地建设,支持产品上线营销,培育孵化电商市场主体10户以上。整域推进“南北双环”“五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优化景点线路,聚集景点人气。举办消费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开展“津市人用津市造”“津市人游津市景”活动。
4.紧抓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城市更新,致力乡村振兴,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一是城市建管向精致精细发力。高标准编制“一县一策”方案,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统筹城市发展。进一步完善津港新城规划,大力引进优质市场主体,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巩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精致街区建设,探索小区自治管理新模式,建好更多“15分钟便民生活圈”,启动公租房建设500套以上。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抓好城镇老旧管网改造和城市基础功能设施常态化维护。用好特许经营权,推动供水供气、城市信息化、停车位等项目市场化运营。深化大城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空间。
二是乡村振兴向富民强镇发力。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5万亩,新增耕地3000亩,旱改水5000亩,耕地恢复6500亩,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建设南北特种养基地、牛肉米粉专用早稻种植基地、藠果半成品加工厂、食用菌产业示范推广平台、省棉科所新品种示范基地,打通产业发展关键节点。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五条措施”落实落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我为乡村振兴添色彩”行动。
三是城乡融合向绿色发展发力。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夏季攻势”,确保生态环境反馈问题动态清零。实施澧水干支流及西毛里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国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加大油烟、扬尘、秸杆焚烧管控力度,确保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4%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面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努力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津市最靓底色。
5.紧抓民本民生,着力增进群众福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升教育卫生文化水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教育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聚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一小整体搬迁,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推进中小学空调全覆盖。深化一中与重点名校合作办学,力争高考质量实现新突破。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职业中专联合培养紧缺性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二是提速健康津市建设。推动医疗卫生系统改革,深化“三医联动”,实质性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确保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新妇保院投入使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绩效激励机制,着力建强医疗人才队伍。完善定点医药机构基金监管网,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效衔接。坚持保健康、防重症,落实“乙类乙管”防控要求,聚焦特殊人群、农村地区、重点机构,确保有序衔接、平稳转段。
三是精心塑造津品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加大非遗保护与传承力度,整合串联地方特色旅游、红色旅游资源,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药山景区改扩建工程,毛里湖植物园全力争创国家4A景区,力争工业博物馆10月开馆。广泛开展“欢乐津城”“书香津城”“活力津城”等群众性活动,策划开展城市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加快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繁荣发展。
四是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以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集中供养、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强化城乡低保、残疾人、特困群体保障能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