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常德及津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工业立市,建设工业强市,强化产业协同,促进城乡融合,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进一步落实“6+3+1”重点任务,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大跨步建设澧水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紧抓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始终把“五好”园区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为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
一是建强园区平台。深入推进“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抓好产业生态构建“十大配套”,持续降低企业用汽、招工及污水处理成本,提升园区三产服务能力,加快胥家湖路、杉堰路建设,完成化工园区封闭管理、防化消防站、智慧化平台建设。提质专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坚持“亩均论英雄”,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和梯度政策支持体系,创建AB类企业,力争亩均税收增长20%以上。推进园区及化工片区调区扩规,新增化工用地1450亩。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严控新增闲置用地,完成969亩年度处置任务。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园区综合排名、高新区绩效评价分别进入全省前30强和15强。
二是促进产业集聚。坚持规划先行,出台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围绕主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耕细分领域,重点引进以生物酶制剂、甾体药物、植物提取、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项目,以化工新材料、化学制药、合成生物技术为主的精细化工项目,打造技术领先、关联密切、特色鲜明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聚焦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纺织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主攻工程车桥、商用车桥、新能源汽车底盘,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车桥生产基地。优化链长制,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策”,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坚持“项目为王”,落实领导联项目、部门服务项目机制,推动重点项目提速提效,力争年内新开工项目30个,新投产项目20个。
三是全力招大培强。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针对性时效性。聚焦主特产业,推进以商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动态更新优质资源名录库,紧盯重点区域和头部企业,深度对接中联重科、中国化学、盐田港、溢多利、新合新等战略投资者,着力引进“三类500强”、总部企业、上市公司及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大力促进“湘商回归”“德商回归”,力争新引进产业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三类500强”项目3个。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新增“四上”企业25家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力争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
2.紧抓改革创新,全力优化产业生态。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科技创新要动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津市之力、展现津市之为。
一是科技创新提质。开展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加强与院士专家的对接合作,办好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年会及高峰论坛。深化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建立技术需求库、成果转化库,打通研发、转化、生产闭环,力争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以上。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精英人才、实用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抓好科创平台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建设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基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0件以上,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
二是金融扶持提效。全力推进科创金融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本土企业上市。搭建政企银融通平台,推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潇湘财银贷等金融产品,探索“银政担贷”“专利贷”等试点,打造免抵押、纯信用、低利率等金融服务优势,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和工业贷款、制造业贷款的占比。推动嘉山产投转型,用好用活存量产业基金,与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行业头部机构合作设立专业领域基金,推动产业基金扩规提质增效。市财政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实现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
三是营商环境提标。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持续向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目标迈进。深入开展“降成本、破瓶颈、优服务”专项行动,编制《企业服务指南》,与企业打造“合伙人”关系,实现一站式、流程化、全方位的精准服务。推动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与“五好”园区建设无缝对接。全面推广“湖南营商码”,严格日常监督与年度考核,实行优化环境监督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动,加大测评及结果运用力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坚决把尊重企业家的自觉行为一件一件落实在办事服务、执法检查、纾难解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