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7日)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跃升”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引进培育,通过要素集聚、资源集中、政策集成,提升“4+1”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效。推进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有序建链、扩大规模,力争形成百亿产业集群。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6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支持稳健医疗智慧工厂、红日子食品5G智慧展厅等加快建设,新增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家。继续实施困难企业盘活行动,盘活困难企业及闲置项目25家。

  推动服务业复苏回暖。综合运用物流补贴、租金减免等多项支持政策,推动更多纺织服装企业入驻国投产业园、龙腾服装小镇等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壮大服装电商行业协会,做强天门服装区域品牌,打造全省服装电商产业基地。新增电子商务市场主体1000家,打造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5家,培育电商小镇3个、电商特色村8个,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鼓励商贸企业打折让利、限时促销,举办网红直播带货节、“荆楚有好物”天门专场等活动,持续抓好汽车、家电、房地产等消费,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0家。用好“天门蒸菜”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服务业,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建设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加快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循环圈,推进知青农场、长寿山原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支持黄潭镇七屋岭村创建湖北旅游名村,全市旅游品牌数量达到7个。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在提升项目质效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项目争取。围绕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流域综合治理、“三高地两基地”等省级布局,推动益泰原料药生产基地等产业项目,城镇整体更新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天门职业学院高职扩建工程等民生保障项目,争取更多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债、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用好长江(天门)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楚商先锋基金等投资工具,确保基金规模1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招引。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片区,优化驻外办事处设置,一手抓“链主”企业落户,一手抓上下游企业聚集,加强厚生新能源、中航锂电、爱谱华顿大数据等在谈项目跟踪对接。积极探索委托招商、平台招商,聘请知名企业家、权威专家担任“招商大使”“发展顾问”。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比签约更比落地、比数量更比质量、比规模更比贡献,切实提高项目体量、质量和含金量。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10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4个、10亿元项目15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投资额50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完成投资390亿元。实行项目“六个一”包保机制,强化土地报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全流程服务,实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完善“周督办、月调度、季拉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作用,加快推进盐硝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等重大产业项目,沿江高铁天门北站站前广场及配套、武天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北湖生态区、文昌阁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

  (四)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在促进区域协调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人居环境共创。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促进南部新城区产城融合、北部新片区生态宜居、城中老城区有机更新,推进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加快形成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容纳常住人口50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等行动,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实施老旧小区片区化改造试点。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城市风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造林绿化1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2个。

  推进基础设施共建。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供水保障、燃气供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一体化工程。推动交通运输一体化。有序推动G348黄潭改道线、S213城区东环线等国省干线建设项目,启动武天高速西段和随岳高速石家河互通建设,推进岳口港区建设。创成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实现乡镇全覆盖。推动客货邮运融合发展,打通入户“最后一公里”。推动供水保障一体化。健全水资源供给体系,加快三水厂建设,完成城区备用水源地建设,实现农村供水经营国有化、服务标准化、水源地表化。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推动燃气供应一体化。完成西气东输三线连接线工程建设,启动盐穴储气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乡镇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村村通”入户覆盖率。大力推进燃气智能化改造,更新老旧小区燃气老化管道80公里。推动垃圾处理一体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三年更新提质行动,实施乡镇收集环节服务外包试点。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扩面提质,建设城市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示范村25个。推动污水处理一体化。实施乡镇污水管网补短板工程,新建污水收集管网95公里。加快城北污水处理厂、潭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城区和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75%。

  推进公共服务共享。聚焦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施城乡就业服务、商贸流通、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文化服务一体化工程。推动就业服务一体化。引进培育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机构10家。做好返乡务工人员、复退伍军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争创全省就业先进市。推动商贸流通一体化。改造升级乡镇商贸中心6个、农村商业网点100个。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城区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设市级物流仓储分拣运营中心1家、市级农产品冷链生鲜配送中心2家,行政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80%。推动教育资源一体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加快北湖小学、东湖学校、高新园学校、高新园初中建设,确保2023年秋季如期开学,新增学位1.3万个。加快陆羽高中和竟陵高中改扩建,持续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和“市管校聘”改革,打造省级教联体1个。继续办好职业教育,建成投用天门职院职业教育中心。推动医疗卫生一体化。推进药品耗材集采、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衔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组建涵盖所有乡镇、行政村的紧密型医共体,实现远程诊疗全覆盖,确保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文化服务一体化。组织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展演26场、“文艺辅导下基层”活动26场、“送戏下乡”演出100场,完成侨乡文化艺术中心布展并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和市体育运动学校,建成市体育公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7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