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力抓创新促改革,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扎实推进国家高新区、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装备制造产业纳入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达到96家,新增科创“新物种”企业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1家。获批省级星创天地3家、科创基地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达到49个。徐工环保、市一医等9家企事业单位获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加快建设。现代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并运营。我市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市。
重点改革日益深化。推进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信息归集、资源整合,经开区综合排名位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6位。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完成10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和人员划转,国投、高新投集团资产规模壮大、运营能力增强。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供水经营体制改革,22个乡镇水厂全部实施国有化运营,农村供水管网实现村组全覆盖,农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群众看病费用有效降低。
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可网办率达到90%,“高效办成一件事”考核居全省第一方阵。新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实现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创建“天天顺”服务品牌,完成“放管服”重点改革创新事项53项。“一照多址”等3个改革事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完成智慧安商平台建设。新增市场主体2.1万家,其中企业4785家。推行审慎监管机制,对132类事项从轻处罚、379类事项不予处罚。全面落实中央、省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出台系列稳岗惠企政策,减缓税费6.5亿元、兑现各类奖补资金7627万元。
合作开放日益扩大。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主动参与产业协同分工,汇晨电子、宝昂光电等“强芯亮屏”项目投产。实现410个事项跨市通办、464个事项跨省通办、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全国联网。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展会,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成功举办湖北(天门)第三届陆羽茶文化节暨第六届蒸菜美食文化节,天门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五)聚力抓民生补短板,发展成果持续巩固。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优化全学段教育布局,高中进城顺利完成,万林实验小学、陆羽初中等6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城区学位1.34万个。启动北湖小学、高新园初中等4所学校建设。建立普惠托育机构42个、托位数达到3472个。医共体运行实现“五个统一”。渔薪、汪场等11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搬迁。小板镇、九真镇获评省级卫生乡镇。方舟生态庄园、海龙岛风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岳口镇获评中国曲艺之乡。成功承办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部分赛事。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2.18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天门蒸菜师”“天门黄潭米粉师傅”获评省级重点劳务品牌。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0套。提档升级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0个。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乡镇社工站点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28个。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聚焦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主线,圆满完成系列安保任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有力消除燃气、危化品、自建房等行业领域重大隐患,实现安全生产“一无两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再次获评省食品安全县。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纠纷集中攻坚,涉房、涉企等领域问题逐步解决。严厉打击电诈犯罪,持续巩固禁毒“摘帽”成果,负面指标明显下降。全力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在全省率先建立一体化流调指挥中心,实行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做到快管控、快筛查、快隔离、快流调、快解封,在最短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全市党员干部带头下沉、防疫一线人员日夜坚守、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配合,精准高效应对多起突发疫情,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好防控成果,得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高度肯定。
(六)聚力抓作风提效能,发展保障持续强化。
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推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深化执法责任体系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设立武汉仲裁委员会天门分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八五”普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侯口街道友谊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规范“12345”公共服务热线运行,事项办结满意率99.8%。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有效解决群众和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1667个。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提案155件,见面率、答复率均达100%,满意率达到99.2%。
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坚决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三公”经费8.1%、一般性支出8.66%。完成审计问题整改。全域开展清廉建设,政府系统清廉建设体系基本形成。
审计、气象、水文、老龄、消防、人防、残联、信访、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广播电视、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公共资源交易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