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南襄一体,提升在襄阳都市圈中的首位度
推动“双沟”副城建设。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开发、紧凑扩展的原则,合理规划空间格局。统筹布局学校、医院、文体设施和商贸中心等城市功能建设,高标准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人才公寓、蓝领公寓建设。加快推进中泰产业园、正大(中南区)研究院等项目建成达效。支持双沟争创“中部地区百强镇”。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编制完成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双沟园区和朱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大力推进朱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快相关道路和管网建设。伙牌片区完成公交场站和8条道路建设,铺设2条道路供水管网,绿化亮化2条道路,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建设。双沟片区加快推进老316国道陈湾至唐白河大桥段升级改造,完成3条道路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88亩,处置闲置土地760亩,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出强度。
拓展襄州交通格局。全力做好襄阳至南阳、襄阳至信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支持中环北线建设,升级改造6条国省道路,完成5个公路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完成河道清淤和唐白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做好白河航运开发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构建鄂豫水运大通道。
做大镇域经济底盘。支持各镇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经济,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实施好“飞地经济”,及时兑现奖励政策,激发镇域发展活力。支持张湾、肖湾、伙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力争税收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双沟镇税收突破8000万元,古驿镇达到6000万元,其他镇实现快速增长。
(三)聚焦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
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核心区)。加快现代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机装备制造、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鼓励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各级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院士专家站、正大(中南)食品研究院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1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力争引进1支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团队。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达到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达到2.1%,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1.8件/万人。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围绕主导产业,打造青年创业园,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园、游戏产业园。加快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推动孵化载体专业化、多元化,力争更多青年才俊聚集襄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聚,支持国铁机电、清研等企业新建研发中心4个,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科技孵化中心投入使用,大力培育“农创客”。筹备首届“智创襄州·放飞梦想”返乡创业大赛,新引进返乡创业农民工300名。
建设“技能襄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技工院校)联合,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培育“襄州新农人”“襄州返乡创业人才”品牌。
(四)聚焦国内大循环,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紧盯500强、上市公司、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招商、海外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全年开展招商推介活动4次,正式签约项目175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1个、50-100亿元项目3个、10-50亿元项目15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7%以上。
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深化“招落一体”机制,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达产率。开工建设重大项目112个,竣工投产项目38个。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储备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精准把握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资金不少于20亿元。
促进消费稳健恢复。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加快推进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着力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提档升级时代天街、民发广场,启动临江休闲观光消费带建设,力争引进高端商务酒店2家、知名餐饮连锁企业3家。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夜间经济、体验经济,深入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建设新能源汽车销售产业园,全力稳住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吸引新市民落户,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农村商业体系建设,启动镇域商贸中心建设试点,推动电商进农村、镇级供销网点全覆盖,不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五)聚焦城市内涵,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新建城市道路5条,改造主次干道2条,启动凤鸣大道小清河桥前期工作,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力度,完成城区至东津污水分流工程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西湾片区4个排水治理项目,解决交通路等5处铁路涵洞积水问题。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