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引导政府系统干部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学习开路,召开区政府党组理论学习和中心组学习20次,举办“政府系统业务知识大讲堂”31期。完成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114个。
法治建设持续推进。压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修订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议事规则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则,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13件、政协提案9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
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171件,党纪政务处分241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审减和节约政府投资支出4563万元。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168个,节约资金8600万元。
与此同时,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双拥、供销、编制、民防、气象、烟草、邮政、通信、档案、保密、对台、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口支援、住房公积金、机关事务服务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比预计的更为严峻,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更大。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饱含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倾注着襄州儿女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全区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襄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政府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质量不优,创新活力还不强;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不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需要加快提升;少数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精神状态、能力素质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予以解决。
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襄阳都市圈区域发展格局,加快现代化“一心四区”建设,用心擦亮“田园诗乡、凤鸣襄州”城市名片,奋力推进襄州高质量发展,为襄阳建设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展现襄州担当、作出襄州贡献。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以上;外贸出口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主导产业。实施工业“345”工程,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完成工业技改项目4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提高主导产业的比重和质效。力争培育“链主”企业10家,产业链近地配套率达到30%左右,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80亿元,6条重点农业产业链产值增长10%。实施技改扩能提效工程,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3%以上。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举办“上市公司襄州行”活动,新增上市企业1家,培育“金种子”企业2家,“银种子”企业3家。力争税收过亿元企业3家、过5000万元企业6家、过3000万元企业9家。
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远景襄州零碳产业园、新疆特变电工等项目落地建设,协合一期、中广核、湖北华电等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培育产业新赛道。加大与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锂电池生产项目、华友钴业全产业链项目对接力度,重点扶持九阳防水、金艺佳等龙头企业发展,争取再落地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玉湖冷链、德昌鸿食品项目建设,打造襄阳预制菜产业园。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支持鼎新、国药、九天纺织等企业继续扩大产能、做大做强,引进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塞力斯医疗、九州通等特色优势明显、引领全产业链发展的医药健康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新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0家,启动襄州多式联运国际陆港项目、安得智联科技襄阳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完成中车、捷顺达物流等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支持外贸企业开展服务贸易、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加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推介力度,启动广告产业园、襄阳环球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确保凤凰咀遗址考古工作站(陈列馆)投入使用。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