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全年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0%以上。继续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力争新增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持续抓好南昌“人才10条”落地见效,开展“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选培更多“洪城故事汇”“洪城技师”“洪城工匠”。提档升级豫章1号科技文化园,打造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融合推动人才服务中心与人力资源数智产业园同步实施,推广“人才优服”平台,持续强化政校企合作,做优“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打造“东湖人才服务圈”,唱响东湖“创业大V”品牌,成为强省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三)坚持“高”的标准,推动城市面貌精彩蝶变
围绕南昌“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目标,加快融入“中兴”城市发展战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格局,加强与余干县城市发展互动,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塑造城市新形象。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投资3.2亿元,对朱家湖社区等3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和谐宜居的美丽幸福小区。加大城区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管网和扬子洲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排水单元项目建设。充分整合零散闲置土地资源,新建城市休闲空间3个、社区停车场12个,新增社区停车泊位780个。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台。实施总投资7700万元的龙沙路等5条断头路贯通工程,打通城区微循环。推进城市道路配套市政消火栓建设,积极开展“厕位”行动,新建公厕5座,改造公厕20座,开放社会单位公厕150座,让群众生活更安全、更便利、更舒心。
拓展城市新内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高效推进城市运转、管控和服务。坚持以市容环卫大提升、市政设施大整修等八大重点领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农贸市场、交通场站、铁路沿线、背街小巷、社区庭院、窨井盖、围墙围挡、裸土绿化等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持续实施洗城行动、“马路本色”、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十大不文明交通行为等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扎实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20,推动12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高水平打造都市乡村、田园城市的标杆样板。
优化城市新环境。实施新的“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强化“四尘”“三烟”“三气”21精细管控,推动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力争PM2.5稳定在31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强化河湖沿线水质污染防治,坚决抓好扬子洲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巩固八一桥、西河2个国考断面和经开风顺码头省考断面Ⅱ类水质,赣江南支青山湖电排站省考断面不低于Ⅲ类水质。加大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力度,强化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和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四)兜住“保”的底线,推动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擦亮民生新底色。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深入推进“转作风顺民意”暖心实事工程和“七位一体”民生建设三年行动22,着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以看得见方式、摸得着实惠回应群众期待。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加大孤儿、残疾人、特困供养人员服务和保障力度。全面启动智慧医保“村村通”工程,打通城乡医保联网结算“最后一公里”。规范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和住房租赁补贴管理,提高住房服务和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有就业意愿的重点帮扶群体,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打造区就业关爱帮扶中心,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努力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九连冠”。
提升服务新温度。持续唱响“学在东湖”教育品牌,大力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加快推进育新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豫章小学教育集团光明校区建设,实施滨江学校、扬子洲学校、豫章小学教育集团紫金校区等7所校园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消除义务教育大校额,坚持100%划片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持续深化“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创建全市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验收县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再建3座“孺子书房”,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服务点”体系建设,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社区。继续举办第二届江豚湾市民艺术节、非遗年货节、迎春花市等主题活动,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
书写幸福新答卷。深入推进“健康东湖”行动,加快区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综合业务大楼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建全省中医药示范区、健康促进(县)区。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要求,保健康、防重症,抓细抓实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积极探索适老化改造,持续做好政府购买80岁以上老人两小时养老服务、经济困难等五类老人养老服务、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3个提升行动项目,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打造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推动“一园一场一中心”23以及室外灯光篮球场地建设,全面提升群众健康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