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建管并重,打造精致精品城区
优化提升城市品质。继续实施亮化工程,完成路灯更新改造。对高庄矿老旧片区实施拆除、绿化美化和便民化改造。实施背街小巷提质改造,打造两个特色街巷。发展“夜市经济”,谋划建设夜市一条街,让城市充满烟火气。围绕石龙河治理,谋划健身步道项目。抓住有利时机,争取上半年完成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庭院美化绿化,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花。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完成中鸿路东延、发展路、人文路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博奥路、和谐路东延、省道520贯通等工程,优化“四横五纵”路网体系。持续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实施城市排水防涝地下管网新建工程,推进雨污分流、污水入网。建成集中供热二期项目,实现主城区集中供暖全覆盖。新建公厕5座。充分发挥“鹰城书苑”作用,进一步拓展自习、阅览等功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高标准、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发挥智慧城管作用,严格执法、温情执法,规范停车场、农贸市场,拆除违章建筑,提升市容市貌,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提升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深化小区居民自治管理。探索引入专业化团队,科学精细开展绿化管护。加强城区新建改建建筑控制引导,打造符合石龙特色的城市风貌。
(四)坚持统筹推进,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科学谋划实施衔接资金项目,推动已确定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进度。研究制定建成项目高效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率。统筹就业、金融帮扶等措施,稳定增加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立足三产融合示范片区,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艾草加工、旅游等产业,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成军营社区标准化厂房、楝树店社区物流等项目。积极引导成功人士、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农村合作社联合集团化发展,确保12个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动“一部四沿五旁”清理整治、“一村万树”示范工程建设,坚持月观摩奖惩、红黄旗等制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村1个、区级示范村3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个。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坚持绿色发展,夯实生态环境基底
深化污染防治。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坚持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涉气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道路、秸秆焚烧等领域污染综合管控,坚决遏制高值热点持续出现。强化重点企业污染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实现“两降一增”。持续开展“四水同治”,巩固河湖生态治理成效。整治工业固废,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加强生态保护。继续推动南部矿区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打造生态保护屏障。启动水系连通项目,持续推进石龙河治理,完成玉带河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年度植树造林任务500亩以上。
(六)坚持以人为本,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鼓励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落细各项医保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康复救助等政策,做好特殊人群关心关爱和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切实提高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加强对孤寡老人、精神病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开展专项行动实施救助。妇联、民政、教育、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共同发力,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确保儿童快乐成长。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工建设龙康苑养老服务中心、怡康医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组网等项目。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建成龙康苑、宋坪搬迁安置工程。聚焦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目标,完成第二寄宿制小学、第三幼儿园建设任务,实施三十二中扩建工程;成立中心小学、艳伟学校教育集团,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深化“区管校聘”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健康石龙建设,健全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网络,推动医保经办业务向基层社区延伸,建成区人民医院,全年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整体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建成投用文体中心,整合图书馆、文化馆等资源,推动公共文化供给更加优质。
(七)坚持履职尽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从严抓好危化企业、煤矿、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强化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体系,持续提高风险防御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信访矛盾化解。持续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深化“三零”创建,聚焦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立足打早打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平安石龙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