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充分挖掘红色旅游与湘源古色文化、大碧头绿色生态、天湖白色滑雪和三江口蓝色水上运动的有机融合,加快启动湘山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打造以湘山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古街区;积极推进大碧头、安和龙井“小九寨沟”、龙水禾美稻香等景区丰富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越走越宽;开发建设三江口水上浆板、摩托艇运动基地,筹办盘王节、湘山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和各级体育赛事。提升旅游品质,完善旅游路网、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纪念园经屏山渡至古岭头、纪念园经桥渡至炎井等旅游专线,发展以毛竹山为示范的现代农业休闲采摘乡村旅游专线,以红色旅游的大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加快推动消费和服务业增长。抓好消费快速恢复增长“黄金期”,力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3%、15%、20%、16%。实施重点商品消费升级行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和开展促消费活动,推动汽车、家电等商品下乡,挖掘强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培育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直播经济,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持续激活本地消费,引导联晨、亿都等商业综合体和步行街区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发展夜间经济,综合利用好体育中心,引进实力企业开发运营全街,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推行柔性监管服务,支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活起来、旺起来,点亮城市烟火气。
(二)加力推进工业振兴,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牢固树立强经济必须强工业理念,加快工业突破,补齐我们最大短板。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投资增长23%以上。
持续强化工业投资。把扩大工业投资摆在产业发展的第一位,落实好制造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集中资源向工业聚集、向项目聚力,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双百双新”“千企技改”项目,新开工小五金产业园、华辉建材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专项债和融资13亿元,完善园区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力争年内新建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征收土地3000亩以上,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元以上,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加快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围绕打造六大产业园,完善我县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招商大厦、农民保障性住房全面建成使用,推动银亮机械、金安国纪中成药生产基地项目尽早开工。着重抓好精细化工产业,全力争取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审批通过,依托桂湘走廊,对接长江经济带,积极引进高端钛白粉、可降解塑料等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新突破。突出抓好鞋业小镇,加快赐佳鞋业配套建设,全力提升产能,积极引进相关上下游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升级传统产业。扶强做大以湘山酒业为龙头的酿酒行业,打造中国米香型白酒酿造基地。落实桂林市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加快以东丰新材料为龙头的铁合金产业转型发展。抓好“米”产业,充分学习借鉴螺蛳粉产业发展经验,推进“米粉街”项目建设,引导现有50多家米粉企业加大科创投入,提升干米粉品质,开发推出包装红油米粉,力争提高全国市场份额十个百分点,争创“中国干米粉之都”。
做好企业服务保障。落实好主要领导服务企业日和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优化工业特派员服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分析,每月召开园区企业沟通座谈会,靠前协调解决问题。加强政银企合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积极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调联动发展,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抓好用电、用地、用工保障,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加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抓好粮食安全是我们要牢牢守住的底线,加快农业强县建设步伐,更好夯实“三农”压舱石。力争一产增加值增长6.5%以上。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强化耕地撂荒治理保护,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13万亩、产量39.6万吨以上。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我县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积极与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开展水稻、玉米等高产攻关。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行动,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设施蔬菜、渔业建设,稳定生猪产能,发展牛羊家禽规模养殖,实现稳产保供。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推进生态和特色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全力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确保今年通过验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强禾花鱼、石塘生姜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打造全州金槐茶、毛竹山葡萄、安和香芋等一批“全字号”农业品牌。贯通产加销,用好供销社系统资源,发挥农村基层经营服务作用。落实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深化与市生态资源开发集团合作,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林下经济、金槐、油茶、中草药等产业,完成新增油茶种植面积9000亩,加快打造林业百亿级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融合农文旅,持续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重点打造红色湘江、龙水稻鱼共生等一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形成“新型城镇+美丽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乡村产业和旅游协同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用好用足上级帮扶政策和衔接资金,着力抓好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脱贫户产业帮扶,落实稳岗就业补助,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