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激活存量、优化结构,全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持续推进工业匹配度提升。健全匹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土地、资金、用能等集成式政策支持,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和集中,引导企业增资扩产、技术革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力争推动80家以上企业提档升级,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严格落实“只减不增”原则,发展相对滞后的规上工业企业控制在150家以内并逐年减少。清理整治一批“小散乱污”等落后产能产业。扶持小微企业上规发展,力争实现“小升规”企业60家以上。
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抓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大平台、大环境,推动工作力量、政策措施、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倾斜集聚。规划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争取申报成为省重点建设主平台,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深入实施工业产业“十百千”计划[12],培育一批群主型、链主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现代轻工纺织、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建材、智能家居、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高水平推进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规划建设,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争创省产业有序转移示范项目。加快战略小金属、船舶制造、消防器材、电动车等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百度人工智能数据基地、清远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扶持建筑业发展。聚焦园区“2+1”“3+1”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整治提升园区环境,加强项目市域统筹布局,引导工业项目入园集聚发展,坚持以亩均论英雄,让园区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效益更高。优化提升清远高新区指标效益。支持清远经济开发区、民族工业园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大招商”机制,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迅速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重点瞄准珠三角做好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强化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以链引商,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深化与央企、省属国企、珠三角市属企业及龙头企业、优质企业招商对接,全力打造省产业有序转移的主战场、首选地。完善项目落地机制,加快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投产、扎根发展。加大制造业引外资力度,争取建滔集团总部等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引进产业项目150个、投资30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以上。
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深入实施国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国资国企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强化国有资本在矿产、地热、林业、河砂、港口岸线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引领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园区开发等,当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加快搭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加强与央企、省属企业和龙头企业合作,培育和激发新的增长极。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持续提高国企经营效益,力争年度营业收入翻一番。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金融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提升惠企政策的可及性、实效性,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让企业方便办事、办成事。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融资,完善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加强政企沟通,完善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商协会沟通交流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惠企暖企稳企安企良好环境。
强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基金组建落地,优化基金运作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创新金融、保险支农服务,探索推广“保险+融资”“政策性+商业性”等模式,扩大涉农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绿色债券、基金、信贷、保险等多样化产品服务,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继续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引导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更多投向清远。力争实体经济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
(三)坚持做强“清远不远、清远更清”优势,更加紧密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广清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高水平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加快落实管理机构实体化运行。支持“三园一城”加快项目落实,力争新签约落地项目45个、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推动中山大学医学创新园、黄埔材料研究院、志邦家居、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岭南粮油食品产业园等18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长华、高兰德等59家企业建成投产。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推进广清园北部区域、广德园中南片区、广佛园二期、空港新城启动区加快开发建设,持续提升“三园一城”承载力和吸引力。优化提升“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合作模式,构建深度对接的完整产业链条。
加快交通网络一体互联。积极融入广州都市圈规划建设。大力实施“三铁工程”,高标准做好广清接合片区轨道交通线网、清远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广清永高铁尽早动工,推动广清城际北延线加快建设、磁浮旅游专线一期完工,谋划推动广清城际和广花城际联络线、京广铁路市域(郊)化、磁浮旅游专线二期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确保二广高速连贺支线建成通车,加快清花高速、佛清从高速龙塘至广州段建设,推动京港澳高速(佛冈至广州太和段)改扩建工程尽早动工,做好韶贺高速清远段、佛江高速北延线清新至湖南交界段、广清大道南延线、太石路与花都红棉大道对接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以上。
对标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广清营商环境一体化责任清单,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加快推动广州营商环境5.0向清远覆盖。扩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广清通办”范围。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证照分离”等改革质效,继续推进市、县两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向基层和园区延伸。加快“数字政府”“数字强市”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民中心,继续推进县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深度整合部门业务和数据资源,不断提升“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水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推广工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优化“电水气”联办机制,完善水、气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能源价格改革,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力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