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25日)

  ——2024年1月25日在恩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恩平市市长 赖惠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工作思路,全力增总量、调结构、提速度、优服务,推动经济稳健增长、回升向好,“五城共建”步伐走得很有力量、很见神采。“六个百亿”按进度完成“新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突破20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两个目标。市人大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过去一年是紧跟核心、凝心铸魂的一年。我们高举旗帜,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按照市委“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恩平”的“动员令”,振奋起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奋进态势。

  ——过去一年是砥砺奋进、破浪前行的一年。我们聚焦“高质量、走在前”,全力拼经济、拼项目,多项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5.85亿元,增长6.3%,增速排名江门第二;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8.7%,增速排名江门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2.3亿元,增长7.2%,增速排名江门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43.97亿元,增长8.8%,增速排名江门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7亿元,增长2.8%,增速排名江门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7亿元,增长3.95%,增速排名江门第五。“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卓有成效。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作为江门唯一市(区)连续两年获国家表彰奖励。

  ——过去一年是乘势而上、起势跃升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文旅业“四梁八柱”协同推进,着力打造具有恩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97%;工业投资完成88.36亿元,增长28.5%,增速排名江门第二,比江门平均增速高10.2个百分点,占固投比例(64.03%)为江门最高;工业稳增长获评广东省优秀县(市、区)。经济综合发展力、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均入围全省15强,为实现2025年GDP达到300亿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融湾融深建设加速推进。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完成国道G325线蒲桥至盘龙段养护工程、省道S276线、S297线改造工程。国道G325线圣堂至大槐段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国道G325线百合至圣堂段改建工程通过省发改委专家论证。建成农村公路53公里,外联内通的公路网络进一步织密。鳌峰站扩建、珠西南外环等重点电网项目建成投产,有力保障大湾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湾区通”工程深入推进,“数字湾区”加快建设。“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持续深化,“免申即享”覆盖面不断扩大。“湾区一港通”“组合港”①等新通关模式落地。全力深化东西部协作。省纵向帮扶和“双百行动”②服务队进驻恩平,中山(恩平)智能家电产业园新招项目4个、总投资18亿元。与蓬江、江海共建江门水都产业园,恩州山泉水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顺利。21所学校成为蓬江、江海跨区域教育集团成员校,“蓬江恩教育对话”品牌不断擦亮。聚力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基本完成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任务。成功举办首届乡贤助力高质量发展大会。恩港(澳)新春交流推介会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05亿元。深化与多米尼加圣市友好交流,与委内瑞拉伊市签订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持续完善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侨益司法保护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国仲江门中心恩平服务站联动港澳面向全球,为广大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仲裁服务。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1号改革工程”,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新增市场主体4840户,增长14.3%,总量突破3.5万户。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7.8亿元、增长9%,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45.8亿元、增长23.7%,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赋权镇(街)政务服务事项220项,“粤智助”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广。推动“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常态化,“妈妈式”服务成为招商引资金字招牌。

  二是竞标争先强产业、兴实体,珠西智造之城拔节生长。出台“制造业23条”等政策措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0.3亿元,增长7.4%,增速排名江门第三。工业振兴势头强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总量达194家。工业用电量增长17.7%,排名江门第一,比江门平均增速高11.3个百分点。6家企业入围“2023年广东制造业500强”,广东道氏排名全省第84名。制造业单项冠军浩洋股份演艺灯光制造基地建成投产。招商引资成绩亮眼。新招产业项目76个,总投资219亿元,半年完成江门下达全年招商任务,在江门介绍经验。引进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珠西科创智谷、湾西国际食品谷等37个项目动工建设,绮立智能装备、德恩电子等26个项目投产,项目动工率、竣工率、投产率排名江门前列。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110亩,零地招商27个项目、总投资超85亿元,擦亮恩平“打法”。“园区再造”纵深推进。恩平工业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7.8亿元、增长24%,工业投资38亿元、增长9.6%,外贸进出口总额26.31亿元,增长22.6%。全年新动工项目13个,新投产项目18个。高标准建设大槐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园,引进智能装备项目17个,首批10个产业链项目进驻升泰昌智造加速器,恩大智造产业园5家企业集中投产。深入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行动,大槐、东成集聚区和大田、宝昌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职教园区(一期)、恩平创谷顺利封顶,恩大创客中心、宝昌大道动工建设。创新动能有效激活。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总量达160家),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0.3%、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增长18.9%,增幅均排名江门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总量达59家。格雷亚特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冯培德院士、向锦武院士、林左鸣理事长③被聘为恩平市政府高端智库专家。新增技能人才2295人、高技能人才724人,落实人才购房等政策待遇266万元。新增专利授权量1100件,有效注册商标9673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7亿元。挂牌成立科技支行3家。

  三是头号力度强镇村、促融合,县域繁荣之城活力脉动。坚持把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城乡经济、改善环境、保障民生、富民增收上,迅速掀起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沙湖镇和米仓等8条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9.79亿元,增长6.7%,增速排名江门第二。粮食播种面积达45.75万亩、总产量达15.51万吨,超额完成江门下达任务。垦造水田3500亩,改造高标准农田1.1万亩,撂荒地复耕复种1013亩。省级丝苗米、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广东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建成投入运营。新增省“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2个,打造恩情大地、镇海湾名品等品牌商标。建成县域农服平台1个、农服驿站23个。恩平市濑粉食品团体标准获批实施。成功创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6家,强村共富模式获江门表扬。151条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恩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完成新平北路、青云片区等内涝点整治,新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21公里。建成“口袋”公园2个、“四小园”15个。完成“瓶改管”1.1万户。完成21个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做法受到中央主题教育官网关注报道,全省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垃圾分类扩面提质,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西坑灌区入选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锦江源大型灌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申请增发国债2.46亿元,占江门市的19.5%。出台“建筑业15条”,成立恩平建筑产业发展学院,新增企业15家,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4.8亿元,增长25.2%,比江门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增速排名江门第三。城乡人居环境焕发新颜。高标准建设“锦江百里画廊”“醉氧温泉·农旅画廊”示范带,打造江门市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5条、江门市红色美丽侨村15条。沙湖、良西分别列入省、江门市美丽圩镇示范创建。完成农村环卫一体化改革。完成第一批86间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完成122条行政村“三线”整治。歇马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是持之以恒优生态、美环境,广东绿美之城美美与共。深入实施绿美恩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大美恩州”魅力更加彰显。“含绿量”进一步提升。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26万亩,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13亩。“一树一策”加强445株古树名木保护,新建响山绿美古树乡村。沙湖镇成功创建省森林城镇,响水龙潭省级绿美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林长制获评绿美广东竞风华江门赛区三等奖,一幅草木欣然、水清岸绿、白鹭齐飞的画面让人陶醉。“减碳量”进一步提升。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三线一单”,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陶瓷、纺织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取得积极成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4%,排名江门第一。潭江重点支流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国考恩城水厂断面、省考义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整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国家3000万元资金支持。“无废城市”加快建设。“含金量”进一步提升。“一库一贷一中心”实现N种转化,“两预两委托”模式在江门推广。田长制试点工作获省综合评价三等奖。水资源产业园入选全省水经济试点。耕地资源资产价值化案例入选省生态价值实现九大典型案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工作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精选案例,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五是融合发展兴文旅、塑品牌,侨乡活力之城勃发奔涌。依托“山、水、文、城、侨”等优势资源,以旅游为基、体育为轴,推动文旅体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坚持以“文”塑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县级文明村镇创建率100%。广播剧《等你归来》入选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东岸村华侨文化综合项目投入使用。新建村史馆15个。炯成楼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恩平濑粉、簕菜茶入选广东非遗手信名单。成功举办2023冯如航空嘉年华、广东“冯如杯”航空航天模型冠军赛、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江门分站赛,冯如文化品牌进一步擦亮。坚持以“旅”兴业。山泉湾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首批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横岗头村、那湾村成功创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出“温泉康氧+”8条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恩泉民宿部落和研学旅行品牌。成功举办大田-那吉腊鸭菜心节、横陂蚝美食节、良西四薯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来恩平,我‘氧’你”等接地气的文旅IP。成功举办2023恩平商贸洽谈会,签约对接项目超100个。举办乐购恩平消费节系列活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高于江门平均增幅。推动首店经济发展,喜茶、雅戈尔等60家企业进驻,精致锦江商圈打造商贸统一结算模式。建设恩情大地侨乡特色小吃一条街。我市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旅游典型案例”,作为广东唯一代表参加全国首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坚持以“体”赋能。恩平体育公园建设顺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山地自行车竞赛项目落地恩平。成功举办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等21项省级赛事,“村BA”“厂BA”火爆“出圈”。加强与广东青旅、旅划算等知名旅游平台合作,积极引客来恩、留客在恩。全年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38亿元,分别增长181.4%、81.6%。

  六是用心用情解民忧、惠民生,平安幸福之城暖心呈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全年民生投入3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3.9%。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新增城镇就业3481人。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困难残疾人等各项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建成恩城、沙湖、大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322户。新增长者食堂6家。“6·30”慈善筹款8293万元,创历史新高。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60套。沈海高速圣堂服务区获全国暖心服务“司机之家”称号。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省第一批奖补资金820万元提前下达。恩平一中入选省优秀教育集团培育名录。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12家学校投入使用,增加优质学位8870个。新增小学午休床位6175张。恩平中职学校被列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高考实现16年来“清北”零的突破,极大振奋了人心。医疗水平持续提升。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省级第三名。通过省卫生城市复审现场技术评估。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市人民医院启动三甲创建工作。五邑中医院大槐分院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建成创伤救治中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法治建设全面深化,“枫桥经验”落地生根,“1+6+N”工作体系④建设深入推进。建成牛江、圣堂“一网统管”智慧基层治理平台。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根竹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6条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刑事治安警情下降3.2%。“平安三率”测评连续两年排名江门第一,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两年获江门优秀等次。“保交楼、保稳定、保民生”工作成效明显。建成镇海湾海上应急指挥中心,成功防御“杜苏芮”“苏拉”等台风。妥善应对“11·4”地震。湾海村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此外,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有效推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工商联、文联、科协、关工委、老促会、老龄等工作有新气象。

  过去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抓好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63件,满意率100%。坚持过紧日子,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提精神、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全市上下形成真抓实干、团结奋斗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也是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恩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恩平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扩投资促生产意愿不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重道远,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科技创新投入、园区建设仍需加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村集体“造血”功能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小质弱;民生领域仍有短板,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能力仍需持续提升。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更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恩平撤县设市30周年,也是恩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江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细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四项工作”,深入推进“融湾建设”、优化提升“五城共建”,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恩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奋力实现工业投资、恩平工业园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百亿。我们要坚决立起“小块头”也要有“大作为”的恩平志气,实际工作中要主动加压,撑杆起跳,争取更好的结果。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融湾建设”,着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为总牵引,深入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聚焦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国资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攻坚,持续提升数字政府、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领域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改革,深度融入“数字湾区”建设,打造省“湾事通”泛公共服务与资讯平台恩平专区,实现湾区居民“生活通”、湾区企业“商事通”。优化提升“粤省心”12345热线平台服务水平,推进“民意速办”改革。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2.0”应用,推进1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办理”和镇村跨层级“视频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基层“就近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资平台市场化运作和实体化转型。深化工业振兴“领航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机遇,加快广佛江珠城际、深南高速江门段、镇海湾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国道G325线百合至圣堂段改建工程立项。推进冯如通用航空机场选址工作。完成省道S386线建设。畅通城乡道路“微循环”,完成县道X832塘三线、X834线潭洞路口至锦岭漫水桥段等道路建设,推进宝昌大道等项目建设。升级改造农村公路15公里。改造危桥2座。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化“广深总部+恩平基地”“广深研发+恩平转化”等合作模式,瞄准智能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主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加快中山(恩平)智能家电产业园建设,引进亿元项目10个以上,力争到2025年产值超2亿元。加强与东莞、深圳等城市开展智能装备产业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反向飞地”。强化东西部对接合作,共建江门水都产业园,联手引进亿元产业合作项目3个以上。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推动跨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跨区域教育集团办学,擦亮“蓬江恩教育对话”品牌,支持恩平一中建设省优质教育集团。深入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优化“侨才通”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江门国家“侨梦苑”恩平分园,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建设好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恩平服务站和涉侨服务中心,打造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恩平品牌。加快侨文化博物馆建设,启动侨情侨史编写。办好侨都拉美文化节,擦亮“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品牌。以2024年中委建交50周年为契机,积极与多米尼加圣市、委内瑞拉伊市共建国际友好城市。

  (二)聚焦制造业当家,着力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上取得突破

  加速升级产业结构。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实施政企(协会)联合招商,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推动“以投促引”、资本招商。充分利用投资广东招商平台资源,实现招商活动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50个、超10亿元项目5个以上,努力实现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招引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制造业项目占比80%以上,“3+1”产业集群⑤项目占全年引进项目80%以上。落实“链长制”,深入实施产值倍增行动,力争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更多企业进入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抓好升泰昌智造加速器二期招商,力促博泰、艾普升、百赞、绮力等骨干企业提升产能,实现智能装备行业产值超50亿元。抓好“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

  加速构筑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力争实现R&D经费投入3.2亿元,增长15%,专利授权量增长10%以上。推进高企“树标提质”,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计划,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建设。用好“省技改十条”等政策,推动电声器材产业向演艺装备产业升级发展,推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产业绿色化转型。力争完成技改投资超35亿元,增长25%以上。推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战略性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前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谋划推动“无人机试飞基地”建设和招商。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推动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恩平分院实体化运行。深化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产学研合作,建立恩平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力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24家,全市孵化载体在孵企业35家以上。加快组建智能装备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全市科技特派员入库50人。用好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江门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金种子”库。支持企业上市。大力实施“人才倍增”工程,探索设立引才工作站,引进各类人才5000人以上。纵深推进“恩才回归”计划,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

  加速夯实平台支撑。实行“领导小组+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推进工业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园区开发公司运营能力。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大力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行动,加快恩大创客中心、恩平创谷、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职教园区在9月前建成投入使用,全力打造珠三角特色标杆园区。盘活低效产业用地不少于1500亩。培育规上企业16家、超亿元企业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实现百亿园区。其中,米仓核心区要推动机械组团提质增效。大槐集聚区要高标准建设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园,实现“不出园区生产一台数控机床”。东成集聚区要完成1200亩土地征收,新龙、高铁片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圣堂集聚区要重点打造珠西科创智谷共性产业园,加快道氏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中山(恩平)智能家电产业园要完成1500亩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大田片区要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招商。宝昌工业园、君堂工业园要加快开发和招商,纳入园区管理。

  (三)聚焦“百千万工程”,着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突破

  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用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加强城市天际线、水岸线规划管控,美化靓化城市立面。完成锦江大道、朝阳路建设,推动稔岗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加快南华街东延线、御锦珑湾至绵湖大桥道路等项目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公仔河内涝治理,新增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4公里。加快第四批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4个片区燃气管网设施建设。推进锦江新城北区环境改造,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智慧城市停车系统建设管理。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开展美丽圩镇品质提升行动,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按照“1+4+7+9+N”⑥要求,“一镇一方案”强化规划设计引领,营造“圩”的味道、注入商业元素,打造沙湖省级典型镇示范样板。引导更多建筑业企业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实现建筑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全覆盖,打造更多示范项目,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

  激发镇域经济新动力。全力推进“三区”协同发展和“1145”强镇工程,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楼房养猪、叠层养禽等养殖模式,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好省级丝苗米、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以“补改投”方式建设省级马铃薯产业园。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现代渔业种业、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打造沿锦江高端水产品产业示范带。加快湾西国际食品谷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打造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好“土、特、产”文章,擦亮恩情大地和镇海湾名品,打造“恩平优品”,实现“不出恩平做出一桌菜”。推进省“社村”融合试点县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升镇域竞争力。恩城街道今年GDP突破100亿元。

  释放乡村振兴内生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成上级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总结推广田长制试点工作经验,新建、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53万亩。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整合低效农村土地3300亩、设施农用地1100亩。统筹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加快8个省级典型村建设,打造“十镇百村强富美”示范样本。高标准推进“醉氧温泉·农旅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锦江百里画廊”碧道生态示范带,提升4条重点线路沿线风貌。改造农村危房68户,抓好1265间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打造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5条。推动锦江源大型灌区入选国家名录,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两违”建筑整治清拆,深化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全面推进农村环卫一体化,整村厕所改造提升6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总结推广“两预两委托”模式,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落实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引育乡村CEO。深入实施纵向帮扶、“双百行动”等新型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抓实“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金融服务向镇村下沉,探索“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破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力争各行政村村组集体年总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四)聚焦“三驾马车”,着力在畅通经济双循环上取得突破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深挖基础设施投资潜力,推动镇海湾区供水工程、水利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用好政府专项债,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加快正旭新能源、恩大组团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红牌智能厨电、优比特数控等项目动工建设。加速推进中创陶瓷等55个项目增资扩产。年内新动工35个、新投产26个。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增长20%以上。推动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加快金湾豪庭、幸福壹号等项目建设,推动石禾岭地块、畔山花园动工建设。

  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举办乐购恩平2024消费节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商品住房等大宗消费。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推动“夜侨乡”业态新潮多元。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引进更多首店企业入驻,推进统一结算。积极引导升规纳统,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抓好金山温泉项目招商,推进精致锦江、幸福里、晴林谷等项目建设。支持簕菜创意园、花海欢乐世界、昌梅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强蓝田、黎塘等古村落保护开发,打造更多研学精品基地。完成航空航天科普馆建设。积极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冯如故里”文旅IP。推动温泉景区品质提升,优化“温泉康氧+”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酒店提标升级。全力建设恩泉民宿部落,打造“十镇百宿千房”。全面启用恩平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完成山地自行车赛道建设。办好环粤港澳大湾区恩平氧吧自行车城市挑战赛、“冯如杯”青少年航模冠军赛等省级赛事,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用好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巩固外贸基本盘。落实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深化“一对一”上门服务。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抢订单、拓市场。抢抓RCEP政策机遇,支持企业扩大与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加强“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新通关模式应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为外商来恩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便利,把更高质量外资引进来。

  (五)聚焦绿色崛起,着力在绿美恩平生态建设上取得突破

  绘好植绿扩绿“大画卷”。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坚持多种树、种好树,持续打造优质林分、优美林相,完成林分优化5300亩、新造林抚育7430亩、森林抚育8000亩。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完成县镇村植树“万千百”⑦任务,做好“路旁、水旁、村旁、屋旁”特色绿化,实现见缝插绿。加强镇海湾红树林保护修复。建设高质量水源林、沿海防护林带。推进响水龙潭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精细化管理每一棵古树名木,精心呵护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

  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锦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力度,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鱼塘尾水治理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美丽镇海湾。加快节水型城市创建。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行为。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控,建设“无废城市”。

  深耕美丽经济“新赛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进茶枝柑、油茶、香水柠檬、茶叶、澳洲坚果、牛大力种植、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全域水经济,抓好牛江众海水产育种、大田水产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发展滨水康养、水上运动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打造更多“氧吧+”衍生产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加快小水电资源盘活。加快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开发“碳汇”产品,打造更多高效转化的“恩平样板”。

  (六)聚焦民生福祉,着力在幸福恩平建设上取得突破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统筹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健全义工志愿服务体系,做好省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工作,让文明之花开遍恩州大地。开展恩平撤县设市30周年系列活动。推动市博物馆参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市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制实现乡镇全覆盖。完成6处历史建筑的修缮,用“绣花功夫”保护好炯成楼等文化古迹。推动歇马举人村等4个单位申报省级文保单位。确定镇(街)文化符号,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三个一”项目,建设一批村史馆,出版《人文恩州》丛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十分钟文化圈”创建。聚焦强信心做好城市宣传,提升恩平知名度和美誉度,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落实“稳就业16条”,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新增就业2900人以上。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和缴费率,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二、三支柱,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健全多层次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让慈善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深化医养结合、康养结合,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和“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34套。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推进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今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2025年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评估。完成恩平一中大槐校区、冯如小学大槐分校建设。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动恩平一中新校区建设。持续推进“双减”工作。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力争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园区技校”项目,建设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实施“新强师工程”,培育学科领军人物,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逐梦出彩的机会。

  全力守护人民健康。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五邑中医院大槐分院创建二甲医院。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加快市妇幼保健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建设。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服务扩容提质。深入开展健康恩平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支持沙湖、君堂、大田创建国家卫生镇。系统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疾控体系改革。

  各位代表!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36.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继续保持在八成以上。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市政府广泛征集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了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我们坚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努力交出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七)聚焦安全稳定,着力在平安法治恩平建设上取得突破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压实“三管三必须”,强化“一线三排”。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自建房、建筑施工、旅游、工贸、消防、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和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重点环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严防较大事故发生。加快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健全落实“一盘棋”应急响应、“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有力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三品一特”⑧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防控,防止发生涉众金融风险。妥善化解金融风险历史遗留问题。依法稳妥处置“问题楼盘”。加强劳动关系风险防范化解,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欠薪,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加强收入组织,依法依规做好税收征管,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集中财力办大事,持续优化债券资金投向,严控低效无效项目。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恩平建设,加强“雪亮工程”应用,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冲刺省“平安鼎”,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示范点。优化“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推进“无毒恩平”创建,打造禁毒示范城市标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推进法治恩平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扎实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强化统计监督,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深化政务公开,让尊崇法治、依法履职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此外,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支持工青妇、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统筹做好侨务、外事、台港澳、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会、老促会、关工委等工作。

  (八)聚焦自身革命,着力在政府效能建设上取得突破

  筑牢政治忠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

  强化担当作为。坚持把讲政治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最鲜明的特质,拿出拼劲、闯劲、干劲,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在各自的领域打头阵、争第一、扛红旗,奋力跑出恩平“加速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四下基层”,自我加压、苦干实干、主动作为,用结果说话、凭实绩交卷、以成效检验,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坚持廉洁用权。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抓好省委巡视江门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突出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全面压减政府项目建设成本,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清风正气充盈恩州大地。

  各位代表,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持续抓好“四项工作”,全力推进“融湾建设”“五城共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恩平,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恩平新的更大贡献!

  有关用语说明

  ①“组合港”: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可共享港口代码,货物可实现各码头间直接调拨。

  ②“双百行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

  ③冯培德院士、向锦武院士、林左鸣理事长:冯培德,导航制导控制专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飞行器设计专家,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左鸣,中国航空学会第九届、十届理事长,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

  ④“1+6+N”工作体系:“1”是指综治中心;“6”是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是指其他综治力量。

  ⑤“3+1”产业集群:“3”是指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1”是指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⑥“1+4+7+9+N”:“1”是指规划编制;“4”是指人居环境整治四项攻坚任务;“7”是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任务;“9”是指九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N”是指特色产业发展、调动社会力量帮扶等其他方面。

  ⑦“万千百”:今年县城植树不少于1万株、每个圩镇不少于1千株、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百株。

  ⑧“三品一特”:即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13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