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增幅、总产量增幅居全省前列。三文鱼产业科创基地、绿茶科创示范园、山东种业数字化示范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海洋牧场达到22处。纪华家禽培育出全省首个由民营企业研发的肉鸡品种“东禽1号”。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6个,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2个,完成120个村供水管网改造。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供销社“双社共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8000家。日照国家农科园通过验收。和美乡村与现代城市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四)坚定不移促改革,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新争创国家级改革试点36项、省级139项,信用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全民健身等22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入围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加快市场化转型,推动主业向实体经济聚焦。破解城中村安置房办证难题,惠及群众12.5万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扎实推进。五莲县入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试点。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投资85亿元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等41个项目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日照港第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式投产,日照口岸新增26条集装箱航线,中韩国际客运班轮复航,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9亿吨、集装箱626万标箱。坪岚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通车运营,与岚山疏港铁路实现互联互通。第四届民航通航发展大会在日照成功举办。山太股份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达到82家。发挥人居环境、交通区位、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引入央企省企、头部民企、一流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在日照设立功能总部,签约落地了一批新合作项目。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高效办成一件事”和为企服务“双十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场景119个、“免证办”事项5721个。推出“四上”企业培育激励、规范涉企检查等举措。建立茶叙会、新办企业全量回访等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土地,加快节能减排降碳改造,充分释放要素保障空间。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3.2%。新登记市场主体6万户。
(五)坚定不移惠民生,社会治理更富成效
办好民生实事。省定20件、市定15件为民实事全部完成。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7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05万人,新增学位2.76万个、托位2486个。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建成启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18.4万人次。文明实践工作保持全省前列。新入选“山东手造·优选日照”产品50项。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2000张,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
守牢安全底线。创新写实工作法,扎实开展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推动全域平安星级创建,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积案化解率稳步提升。“12345+调解”成为全省法治为民实事典型。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更加精准,接报刑事警情下降13.8%。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
擦亮生态名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列,省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实现全域覆盖,治理水土流失80.2平方公里,山海天张北湾创建为省级美丽海湾。建成全省首个市级碳普惠平台。日照市入选环境健康管理国家试点,东港区入选全省生态文明强县,五莲县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山海相依、生态宜居的成色更足,底色更靓。
一年来,全市人民给予政府工作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参与社会治理、隐患排查、志愿服务,“礼让外地车、远来都是客”等集体暖心行动为日照赢得了广泛赞誉,共同打造了安定和谐、宜居宜业的城市品牌。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03件、政协提案327件。扎实推进府院联动、府检联动,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年来,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等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档案史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日照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日照发展的广大企业家、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规模总量还不够大,结构相对集中,应对周期性波动的回旋余地小、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恢复增长过程中民间投资、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培育产业生态、优化营商环境还需更加用力;生态环境改善与主导产业发展之间张力持续,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偏弱,部分行业增长动能不足,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带来效率提高与用工减少“双刃剑”,创业就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领域还有一些短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还需统筹兼顾、行稳致远;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基层“三保”面临不少困难;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为企服务、为民办实事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等等。对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更要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