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更美、更有活力。加快建设沿黄现代高效农业风貌带,连片打造“生态农业玫香花海”“玉带河农旅休闲”等4条农旅精品线路,大力推进“北安新韵”等衔接推进区创建,打造一批有颜值、有温度、有情怀的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大弱电线路整治和残垣断壁、废弃房屋清理整治力度,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水平,争创国家村庄行动先进县。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实施“翠黛玫香”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项目,努力打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靓丽的乡村新风貌。
让农民更富、更有奔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衔接资金支持农村发展力度,补齐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短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广学习北市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典型经验,依托全市“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壮大畜牧、蔬菜、林果等主导产业,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支持更多科技人员下乡、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吸引更多致富能手成为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五、聚焦提升改革创新水平,坚定不移推改革、强招引、优环境,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改革创新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劲动力。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增强经济增长新能级。
深化改革增活力。谋划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探索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等复合经营模式,践行“国储林+碳汇”发展理念,储备森林碳汇和碳票,实现固碳增汇、绿产富民。深化医疗、医保联动改革,以县医院“千县工程”推动县域资源整合共享,以医保数字化改革持续优化医保报销结算,切实提升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红色物业、和美邻里”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探索成果,加快实现老旧小区物业从有到优的转变。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实施农村“房地分离”试点,吸引各地市民来我县农村购房居住,通过生活方式的引领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让流动的“新市民”变成常住的“新村民”。
招商引资强实力。聚焦两优两特“主线”延链,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依托全国领先的金属基础铸造工艺,吸引整机装备龙头企业入驻;炭材料产业利用成熟的石油焦煅烧工艺,向负极材料等产品延伸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利用丰富的优质石灰石资源,着重招引钙基新材料和重钙应用上下游企业;大健康产业投资12亿元打造医药科学产业基地项目,招引健康器材制造、新型医疗器材研发等企业,形成产业招商集聚效应。发挥资源优势“长线”强链,借助全市储量最大、价格最低的蒸汽资源,通过国有平台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日韩企业入驻,建设总投资8.9亿元的绿色数字化国际宠物食品产业园。依托富余的20万吨铸造产能以及2.4万吨电镀、15万吨热镀生产处理能力,投资10亿元打造绿色轻量化铸造产业园,招引入驻一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
优化环境增动力。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化市场主体“一照多址”登记改革,完善商事登记“24小时审批”模式,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提升服务效能。围绕重点特色产业,鼓励运用人才在济南、生产在平阴的飞地研发模式,申报省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基础研究课题,争取获批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扎实做好信用体系建设,邀请23名监督员开展营商环境执法监督,实施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推动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完善“接诉即办”“免罚清单”“法律服务代理”机制,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深耕金融辅导,全年定向辅导企业新增20家,贷款余额246亿元,普惠贷款增长8%。
六、聚焦构筑绿色发展格局,坚定不移严管控、抓修复、护生态,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社会财富。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为抓手,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双向发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转变,持续提升玫香四溢、清泉竞流的平阴特质。
更严要求强化环境质量提升。严格工作考核和监督问责,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积极推进炭素企业达到A级管控标准,推动16家企业绩效升级,减少源头污染排放。深入治理国道沿线污染源,开展物料堆场治理、清洁取暖整治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加快“一河口一湿地”等重点水治理工程建设,实现省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推进相关地块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管控,持续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展黄河生态风貌带修复二期工程,持续打造平阴黄河滩区山水人居典范。以省统筹优化耕地林地布局试点县为契机,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完成森林抚育3000亩,提升耕地林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督促做好青龙山Ⅰ、Ⅱ矿区绿色矿山建设。统筹全县91处历史遗留矿坑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完善资金计划,通过产业导入收益代替政府投入治理费用,实现项目自身平衡。加快建设凤凰山、文笔山等4处郊野公园,科学开展山体覆绿、植被补植,让更多的“荒山”变“景山”,展现山城交融的生态和谐之美。
更大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省级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整体谋划布局一批光伏、风电和储能项目,优化升级电网配套设施,力争全县煤炭消费量实现48.6万吨,比2020年压减2.9万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万千瓦。持续用力抓实ESG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项评价指标作为资源政策倾斜依据,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生活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深化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校园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