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服务举措全面提标。坚持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标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项负面清单,营造宽松平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举办23期“庐阳政企有约”恳谈会,办结为企服务平台问题390件。搭建“金色驿站”金融机构服务平台,通过“金色小管家”助力56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2.3亿元。加大新型政银担、税融通等财政金融产品投放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40亿元。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退税超18亿元。上线运行全省首个“云办税平台”,实现90%的业务办理“一次不用跑”。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户数较“四经普”增长超七成。
——改革创新实效明显增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属国企资产规模提高50%以上,融资能力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智慧庐阳荣获全省信息化优秀项目。改进政务服务,授聘21名“政务服务体验官”,定期开展“局长接办日”活动。建立“民声响应”工作机制,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12345热线咨询、投诉12万件,办理满意率99.6%。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接受省委巡视监督,扎实推进反馈意见整改。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5件、政协委员提案235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项制度”,扎实推进“七项攻坚行动”,排查整治问题3665处,全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3年“双下降”。深入开展园林绿化、医疗等领域反腐,扎实推进“四小四大”“四域四化”专项整治。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效能,全面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积极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着力消化历史滚存资金缺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临庐产业园建设发展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工作获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残联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这一年,我们经风雨、共奋进、砺艰难、同担当。我们理清发展思路,锚定产业方向,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不断汇聚。我们破解要素制约,夯实项目基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我们优化服务机制,严实工作作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日趋强劲。我们汇集多方资源,改善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惠民。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取得这些成绩殊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勇毅前行、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庐阳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产业资源外溢、土地要素短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老城通病”难以快速扭转。二是对标“沪苏浙”中心城区,庐阳的营商环境、城市品质、社会治理水平还有差距,经济发展趋缓、财政收支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等“转型阵痛”仍将持续。三是与庐阳承担的历史使命、面临的发展形势相比,政府系统效能、干部能力作风还有差距。一些干部发展紧迫感不强、产业感知力偏弱,缺少与自己较劲、与他人比拼的勇气与决心。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所在,在新的一年里精准施策、切实改进。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坚决扛稳“一保障两建成”使命任务,加快构筑“一核一城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
综合各方面因素,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节能减排完成市控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驱动科创引擎上激活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承载塔尖科技,加快建设基础创新策源地、科创经济先行地、创新主体集聚地。
——全力保障“国之重器”建设。服务未来大科学城标志性项目攻坚,保障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开工,积极参与科学家小镇(南园)规划,开展深空探测、中国科大国际校区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入驻,配合做好杨岗路、科学岛北路等7条道路建设。谋划国际社区、商业等功能布局,建设集会议、民宿、餐饮于一体的田园CBD,加快南门小学、45中科学城校区建设,实施原二十一中改造、蔡南片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为科学家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