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6日)

  (四)聚力攻坚全面振兴,在建设和美乡村上拓展桐城维度。“三农”工作一直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产业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

  让特色农业强起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确保粮食总产48万吨、生猪存栏15万头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实现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5.3%。着力打造“中国锌谷”,建设富锌水稻、富锌茶叶、富锌茶油、薄壳山核桃等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以上,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主体5家以上,申报“桐城锌米”“文都锌品”“金神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重点扶持桐国味道、神墩生物发展预制菜产业;力争富锌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拓展农业增效空间,建成运营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二期、桐城小花茶产业综合体项目,推进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做好“三头三尾”增值文章,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家。

  让人居环境美起来。强化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申报省级精品示范村3个以上、中心村15个。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开展道路沿线拆违拆旧、清杂清乱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接续推进“三大革命”,完成改厕4000户,整治提升自然村庄110个,实施15个建制村生活污水和2条黑臭水体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43公里,实施村道安防工程32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3座。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深入推广“高摆经验”,推行“积分制”“清单制”,广泛动员群众筹资筹劳,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快国储林项目建设,推动与农文旅、林下经济等有机融合,打造国储林示范工程4个以上。实施“摇钱树”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活化利用闲置农用地、宅基地;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0个,培育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村(居)100个以上。

  (五)聚力攻坚文旅融合,在挖掘文都底蕴上叠加桐城厚度。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将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核心要素,突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桐城有看不够的风景、说不完的故事、品不尽的韵味。

  以文塑旅显特色。深挖桐城文化优秀基因,举办桐城派研究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扩大桐城派研究会影响力;积极传播桐城文化艺术,设立全国性文学奖项“桐城散文奖”,组织桐城歌名曲、黄梅戏《方以智》等参与全国展演,完成桐城剧院升级改造。夯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基,加大“名城名镇名村”历史遗存保护力度;建成运营六尺巷游客集散中心,对外开放六尺巷展馆;盘活利用孔城老街。支持文创产业发展,丰富文庙、文博馆、凤义兴商号楼、方以智故居、姚莹故居等场馆文化体验;定期推介“桐城派”通俗读本,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游桐城·知桐城·爱桐城”系列活动,拓宽文化传承渠道。

  以旅彰文树品牌。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加大文旅招商力度,以文旅“一业兴”带动市场“百业旺”。全面丰富旅游业态,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谋划蒋潭村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水岭康养度假村、西山公园升级改造等项目,推动龙眠河湿地公园、嬉子湖肖店乡村振兴示范区、桐城小花茶韵生态文旅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桐城动物园、投子山·栖、桐溪半山缘、居巢驿民宿等项目建成运营,完成望狮岭红色教育研学社建设。强化文旅品牌宣传,支持社会主体开展文艺演出,鼓励嬉子湖风景区、樟枫植物园、明月湾家庭农场、苗山湖生态园等地举办特色节庆活动;放大“网红”流量效应,推动仙龙湖网红孵化中心项目建设,打造更多文旅IP;大力发展研学游,打造院士文化研学品牌。

  (六)聚力攻坚生态环保,在擦亮发展底色上提炼桐城纯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以赴保护生态、涵养生态、改善生态,让桐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以更严要求推进环境治理。实施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加强重点领域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管控,持续开展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秸秆。强化龙眠河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加快槐溪塥水系、青桥河水体治理,完成龙眠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建设。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深入开展“清废”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行为。积极谋划EOD项目,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开发有效融合。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建设。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持续实施“六大森林行动”,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7个。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五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龙眠河成功申报国家级幸福河湖。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强化砂石土资源管理,开展绿色矿山创建。

  以更实举措推进绿色发展。优化用能预算管理,实施传统产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强化“两高”行业源头管控。响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开工建设桐城-泥河天然气支线工程,加快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市)推进项目,探索用户侧储能合作与应用,新建公共充电桩120个以上。积极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实行牯牛背水库商品林赎买试点。践行光盘行动,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节约用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