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单位GDP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34万吨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全域提升,增强生态光泽示范力
加快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和闽赣省界枢纽区位优势,加速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光泽风景道建设,打通与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世遗1号风景道相关节点,开工建设司前岱坪至江西篁碧乡、国道G316线光泽省际通道等公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谋划实施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修复、红茶生态文化保护等项目,争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圈”。推动与闽赣毗邻县(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建区域产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跨省同城协作区。
统筹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行河湖长巡河交水、林长巡山护林交树制度,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项目,统筹做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全面整改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确保全县的国(省)控流域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7%以上。扎实推进国土空间绿化,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现疫点乡镇摘帽,厚植美丽光泽的“绿色家底”。
深化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试点经验,为全省“两山”转化提供更多光泽元素。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谋划一批EOD项目。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股份合作、林药蜂等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3000亩以上。做好绿色金融产品更新迭代,积极参与全省碳排放权交易,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的水平。
(二)聚焦经济提质,增强绿色发展竞争力
培育特色经济新引擎。坚持龙头引领、链条延伸、全域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做强产业集群,全力支持圣农育种研发、种肉鸡饲养、兽药疫苗等纵向主业链和横向配套产业链绿色化、融合化、智能化;持续锻造中国“鸡芯”,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实施种肉鸡场及孵化厂改扩建、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数字“互联网+”等项目,推动千亿白羽肉鸡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做优产业标识,引进水产业头部企业,启动“玉女峰”矿泉水项目(二期),加快产品销售。做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山茶油产业,实施中蜂养殖、销售与加工等六大工程,有效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聚力打造民营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福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企业“智改数转”。发挥白羽肉鸡“链主”领军企业引领作用,推动矿泉水、中药材等产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健全梯度培育体系,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总量突破6家;申报产业领军团队、省引才“百人计划”等重点项目,组建特色产业领域科特派服务团队5个以上。支持企业技术攻关,推动白羽肉鸡全基因组选择、鳗鱼养殖、竹产品等领域研发创新,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年增长18%以上。
挖掘文旅经济新亮点。全面融入“大武夷旅游圈”,构建闽赣省界文旅经济协同发展区域联盟,打造环乌君山和美乡村、管蜜-杉关、史前-商周-明清文化遗址等文旅片区。做足“旅游+”文章,连线成片推出一批“工业游”“美食游”“列车游”等新产品。加强品牌培育,创建油溪“金牌旅游村”,提升现有A级旅游景区标准,争创4A级旅游景区。撬动文旅引爆点,力争武夷西区国际滑雪场项目“当年开工、当年营业”。多形式开展文旅宣传推介,让“食在光泽、游在光泽”成为广泛共识。
(三)聚焦项目提速,增强扩大内需驱动力
夯实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要,力争温武吉铁路早日开工,争取昌福(厦)高铁纳入国家“十四五”中期规划修编。聚焦“五大体检”、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全年谋划500万元以上项目600个,其中2亿元以上项目25个。加快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基础设施、城北安置房小区、闽江富屯溪流域防洪提升工程(一期)等省、市重点项目36个。探索建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常态化对接机制,扩大资金、土地等要素有效供给。
锚定招商目标。实行“链长制”招商,搭建央企、国企、民企、商会招商对接平台,争取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产业招商项目3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做优产业平台,分区打造生态食品、竹循环等“小专精”特色产业园,新建改造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规范园区标准厂房管理使用。发挥“一企一专员”等制度作用,促进隔膜压缩机制造、水产品开发利用等一批好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
提振消费需求。着眼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力推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创建,打响“全闽乐购·畅享光泽”品牌,鼓励改善性购房、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有序发展“地摊经济”、早市夜市等便民小微集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5%、8%、20%、12%以上。推动食品产业中心抖音光泽基地上线运营,培育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新型消费。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推广绿色消费。
(四)聚焦开放提级,增强协同发展影响力
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做实功。巩固完善“村工程乡代建”工作机制,全流程管好“微项目”、管住“微权力”,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全面运用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进一步规范乡镇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资产归集、主业归位、产业归核。强化科技兴农,对接产业科技前沿,巩固拓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成果。配合省、市完成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