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2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考核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多链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激活创新“主引擎”。积极稳妥推进六合科技创新港建设,强化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导入更多研发机构、科研平台和产业化项目,支持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构建完善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梯次成长、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8亿元。做活人才“引育留用”文章,优化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大力引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大学生来六留六,解决好人才创业就业安居需求,为创新发展汇才聚智。持续深耕产业“主阵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聚力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地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全力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企业强信心、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及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长点。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步发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持续做强园区“主战场”。六合经济开发区加快“二次创业”步伐,继续在功能提升、产业集聚、强链补链上攻坚突破,切实增强产业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六合高新区紧扣省级高新区创建目标,做好制度设计、政策供给、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数控机床产业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作、协同发展,聚力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街镇产业园区坚持规划引领、找准主攻方向,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二、坚持扩大内需不动摇,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用好用足政策工具,加快畅通市场循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项目建设促投入。强化重大项目专班攻坚、会办督办机制,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保障项目用地、用林、用能等需求。围绕19个省市重大项目、138个区重点项目,落实全周期、全流程服务,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推动5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能开尽开、能早尽早,84个续建项目提效能、保进度、促达产,迅速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形成更多投资增长点。抓招商引资增后劲。强化“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意识,营造全域全员全力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以更大格局、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招商,以最好政策、最好资源、最好人才服务招商,以招商新成效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深化招商研究、理清招商目录,创新招商方式、办好招商活动,不断提高招商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在招大引强上的新突破。紧跟关键节点,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账率、开工运营率。抓消费恢复释潜力。需求供给两端发力,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丰富消费供给,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扩大节庆消费、大宗商品消费,拓展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农村消费。提振消费需求,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办好消费促进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平台载体建设,完善流通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商圈、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提档升级,不断提升消费服务品质。

  三、坚持亲商安商不动摇,着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紧扣“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政策更集成发力更精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及时动态调整、协同配套,注重增量和存量政策的有机衔接,统筹做好宣传解读、精准推送、直达快享和跟踪问效,确保公平高效足额落到每一个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岗降本、融资增效、人才用工等企业关心关注问题,“一事一策”深入研究、针对性解决,以有效措施、积极行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完善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充分激发企业家积极性、能动性,让更多企业选择六合、扎根六合。办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积极探索优化部门并联审批等创新举措,以场景式应用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等改革,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畅通重大项目用地供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分段办事等举措,完善项目服务专员和“精准代办”服务机制,实现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努力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加快政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加强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合作,设立“跨省通办”线下专窗,推进跨区域“一网通办”。改革更深化开放更扩大。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化创新合作、贸易拓展、区域融合,努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形成对国内国际要素资源的更强“引力场”。深入推进经济金融、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改革,复制推广制度成果、成功案例。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强化“111”法治服务体系等品牌建设,用法治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8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