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亩均论英雄”改革:指对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分类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举措,依法依规实施差别化财税、用地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4.“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5.“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指清理村内塘沟、清淤疏浚、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清理乱搭乱建,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6.“八大提升行动”:指实施城市功能提升行动、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交通秩序提升行动、市场环境提升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和谐社区提升行动、农村环境提升行动、文明风尚提升行动。
7.“一改两为”:指改进工作作风,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
8.“五大攻坚行动”:指产业转型攻坚行动、城市更新攻坚行动、乡村振兴攻坚行动、生态修复攻坚行动、社会治理攻坚行动。
9.“标准地”改革:指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10.三大“新兴产业”:指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1.“五控”:指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
12.“两强一增”: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
13.“多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14.“三变”改革: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5.“飞地经济”:指打破区划限制,以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6.“双减政策”: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