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西省)万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1日)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政策机遇,打造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桥头堡”

  抓好优势转化。立足万安毗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抢抓吉安与东莞对口合作机遇,围绕工业产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医疗养老、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东莞总部+万安基地”等合作模式,合作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产业链供应链,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立足赣江万安段岸线长、风光好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赣江两岸露天废弃矿山和被毁山体生态修复,加强沿江建筑风貌整治与管控;坚持“水面、岸线、岛屿”统筹推进,加快赣江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文旅融合、水岸联动的赣江最美风光带。立足生态文明、苏区振兴等政策叠加优势,加大项目申报、对接和争取工作力度,努力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力争竞争性资金争取额度增长30%。

  抓好项目谋划。精准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生态综合治理方面,重点谋划万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赣江源生态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以及赣江流域沿线农业面源、工业点源污染防治项目。加快推进赣江流域(万安段)生态环境治理及综合开发EOD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积极谋划水系连通、赣江万安段防洪工程、赣江干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抓住吉泰盆地灌区工程规划编制机遇,加强防洪、抗旱、保灌、供水等项目谋划和对接,力争万安灌区等更多项目纳入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动万安枢纽库尾三级航道、万安枢纽库尾至新干枢纽二级航道整治项目;启动红色罗塘旅游通道、下村综合码头疏港道路建设。

  抓好对接落实。主动对接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市级总体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高标准完成我县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万安湖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规划修编。全面加大与长三角、粤港澳地区的联络对接,找准合作切入点,认真编制合作项目清单,尽快推动一批合作项目落地。加大向上对接力度,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对口帮扶单位资源优势,推动一批国家政策、平台和示范试点事项取得实质性成果。

  (二)聚力强链补链,助推工业扩量提质

  以数字赋能扩量提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力争全年引进数字经济项目30个以上,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鼓励引导华创触控、新宇腾跃、冠佳新能源等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未来工厂、智能车间、数字生产线,力争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以上。大力推进数字新基建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增5G基站80个以上,实现5G信号行政村全覆盖。

  以集群促进扩量提质。聚焦“1+2”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行动,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65亿元。全力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推动澜浩鸿、海迪光电等重点企业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力争电子信息产业首位度达到60%以上。围绕三强线路、裕维电子、中信华等核心企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力争高端线路板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加快智能装备制造集群提能升级,围绕衡源智能、科霖环保、华兴四海等重点企业,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力争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并跻身省级培育产业集群。全力促进万弘高新、冠佳新能源、瑞通芯等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扩量增效。坚持以中药材种植、医养医美为重点板块,全力引进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推进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化发展。

  以平台支撑扩量提质。突出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园区调区扩区,高标准打造“数字经济、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线路板”三大产业园,大力推进园区尾水处理、教育卫生、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力争工人文化宫5月份投入使用、园区公交车站8月份完成搬迁;统筹推进园区亮化、绿化、美化,加强园区企业整体风貌把控,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全面推进节地增效,鼓励“零增地”技改,推行“标准地”供地,着力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实施云七路片区提升改造,力争全年盘活园区闲置低效用地800亩以上、厂房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推进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法务服务等一批配套服务机构进驻园区。

  以创新引领扩量提质。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力争R&D经费占比达到2%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申报瞪羚、潜在瞪羚企业2家以上。实施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井冈山大学等院校对接合作,积极探索“带土移植”人才引育新模式,采取“项目+团队”方式,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技术攻关团队、创新创业团队,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家以上、市级创新平台6家以上。

  (三)聚力强农富农,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新建高标准农田3.7万亩,确保全年粮食播面和总产分别稳定在60.9万亩、5.1亿斤以上。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项目,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开展农田引水工程清淤治理,提升抗旱保灌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5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