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态环境。围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体系,协调推进治气、治水、固土、清废、护海,保持生态环境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加强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实施西沪港、蟹钳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化大塘港水环境整治,创成省级美丽河湖1条。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废弃矿山整治,完成矿山治理5个,创成省级“无废城市”。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森林抚育60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
促进“两山”转化。围绕“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积极探索新模式、挖掘新亮点,力争创成国家级海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海上两山合作社”改革,建立资源挖掘至价值实现高效转化机制,盘活利用资产资源200亿元以上。推进省级低碳试点县建设,实施蓝碳行动计划,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与碳排放权置换机制,着力打造全省蓝碳中心。全面落实碳达峰行动,强化能耗双控管理,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新增三星级以上绿色工厂30家,创建省级低碳乡镇4个。
(七)加快要素变革,释放内生发展潜能
强化要素统筹配置。落实全省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要求,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重点突破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示范片区。注重岸线、海岛等资源统筹保护和合理利用,深化海域空间布局研究,推进南田岛等重要海岛“一岛一功能”开发,争取成为国家级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试点县。开展岸线码头大整治,建立布点规划一张图,完善海域收费和联合管理机制,以石浦港为重点整治提升一批码头。狠抓土地效益大提升,加强工业“五未”用地整治,实施矿地综合利用项目5个,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00亩,盘活供而未用土地1000亩、用而未尽土地1500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推进地企对应核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倒逼高耗低效企业转型提升,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做强国有集团公司体系,国企资产总额增长15%以上。完善薪酬激励考评机制,有序推进混改合作,增强市场化运营能力,国企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增长40%以上。探索新型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保持融资综合成本率处于合理水平。攻坚城乡财力大开源,加强重点税源建设,积极向上跑项争资,切实增加县级可用财力。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整合专项资金,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理顺“乡财县管”机制,完成镇乡(街道)国企“乡债县管”。
争创一流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努力让企业创业有信心、投资能放心、发展更安心。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依法整治中介机构垄断经营等行为。深化重点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推动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全力为企业松绑减负。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开展“一地一窗一次”改革,实行工业项目“承诺即领证”“拿地即开工”模式,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办事。旗帜鲜明向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亮剑”,坚决拔掉“软钉子”、破解“中梗阻”。打造公正合理法治环境,完善柔性执法制度,扩大“首违免罚”范围,推广“综合查一次”,用法治为各类主体保驾护航。打造包容普惠人文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广泛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活动,建立“你说我为”企业服务平台,让企业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诉求办得到。
(八)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共同富裕成色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推广颐养小院居家养老模式,谋划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50张、普惠托位100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应享尽享。加强住房保障,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深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九连冠”。健全社会大救助体系,强化残疾人康养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高标准做好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工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东门岛核心区改造、花岙海岛公园建设,争取海洋渔文化入选浙江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新场景,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0个、文化驿站8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老年体育工作。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三乙中医专科医院,完成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主体工程,改扩建基层卫生院2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文联、科协等开展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传媒、档案等管理,推动老干部、关心下一代、邮政、通信等事业稳步发展。
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县域基层治理体系集成改革,巩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果,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县域典范。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建强镇乡(街道)社会治理中心,推动群众服务“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人”。实施城乡社区分类治理,提升网格、微网格服务能力,夯实基层治理底座。持续升级“村民说事”“代表督事”等制度,建立乡村善治说系列,构建矛盾纠纷“说访调诉裁”一体化体系。加强法治象山建设,健全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新建省级民主法治村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