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质量效益,全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主抓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做强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做深“稳大、招强、育新”文章,发挥立讯、三一等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联动发展,持续巩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领先优势,力争产值分别达到6500亿元、3000亿元。大力发展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深入实施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精心办好元宇宙产业大会,重点布局虚拟现实交互等电子终端产业,加快设立发展基金、成立研究中心、建立招商中心、开放应用场景,全力打造千亿级元宇宙产业创新集群。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装备、管理投入,激发涌现更多能扎根的链主企业,引育“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鼓励优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平台企业输出经验和产品,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1200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9家。以发展楼宇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引育各类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推动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业态发展,新增苏州市级以上总部经济企业12家,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52%。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用足用好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国家超算昆山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入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打通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启用昆山杜克大学二期校园,深化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分级分类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000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3家以上。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品质人才示范社区。精心举办创业周、清华昆山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招才引智活动,用好“头雁人才”“卓越学者”引才计划,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新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0名、苏州市级及以上双创人才(团队)120名、博士后人才20名、创新创业硕博士450名,持续擦亮“才来昆山更精彩”品牌。打造特色产业载体。嫁接工业地产基金,加快传统园区转型提升,推动“工业上楼”,探索高强度、集约化成片开发模式。按照“一特三提升”⑯要求,高水平建设运营先进计算、生命健康、高端食品、新能源等产业园,打造20个以上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加快夏驾河科创走廊、花桥国际创新港、淀山湖北部湾科创带等创新载体建设,做优做强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新建、投用科创载体面积各100万平方米以上,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等创新资源高效聚集。
(三)发挥示范作用,全力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制定实施昆山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实落细部省际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加大对台高端服务业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进昆山金改区建设,推动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申设合资理财子公司,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实质运作台商发展基金,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台青创新创业。加强对台交流基地建设,办好两岸产业合作论坛、中秋灯会、青创营等活动,鼓励台商台胞参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推动昆台交流由产业合作向全方位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帮助企业用好RCEP等自贸规则,加强出境参展、商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抢抓订单。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自贸区联创区建设,高水平打造综保区“五大中心”⑰,培育壮大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利润再投资。深耕国际友城资源,拓宽国际合作深度。持续加强区域协同。深度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细化落实63项重点任务。聚焦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深度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响应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部署,主动融入吴淞江科创带建设、环阳澄湖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一体化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推进陆家浜铁路货场建设。完成外青松公路改造、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工程,加快实施震川西路对接娄江快速路、312国道对接强胜路、中华园路对接望江路项目,推动区域交通由互联互通迈向快联快通。继续做好南北挂钩合作、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巩固拓展“放管服”改革成效,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事项。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不断优化“昆如意”企业服务平台功能。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市场化运作投资促进公司,组建科技招商、新兴服务业、文化产业招商专业队伍,提升项目招引、资源匹配、企业服务集成保障能力。深化国企各项改革,以效益论英雄,健全全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好担负起国企服务中心大局的重任。
(四)强化规划引领,全力升级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城市建设重点由完善交通体系向交通体系完善和片区更新改造并重转变,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更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被撤并地区更新提升,促进市域整体发展。加快青阳港、大渔湾、昆山南站等重点片区更新,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服务功能,提升空间品质。强化“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理念,加快推进7个站点TOD综合开发,布局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商务办公楼,打造功能织补、便捷换乘、空间缝合的复合多元城市节点。盘活存量资源,启动建设“三馆三中心两厅”,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成交通体系提升三年建设计划,推动“公、铁、水”网络全面提质。建成投运苏州轨交11号线,完成沿线道路恢复提升,完善公交配套体系,开启公共交通“轨交时代”。更大力度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推动市政道路、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领域资源整合,开展“城市物业”试点,反哺老旧小区管理,探索城市空间全域治理模式。聚焦“控增量、去存量、保安全”,拆除违法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0%。建成首个一体化固体废弃物分类中转平台。实施红峰路、新昆街等7条道路架空线入地,清除空中“蜘蛛网”,亮出清爽“天际线”。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规划建设智农产业园。推广“牡丹停”智慧停车系统,实施停车便利化“5321”工程⑱,新改建停车泊位5万个,开放共享停车泊位1000个。更广范围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苏州轨交11号线、朝阳路沿线等区域房屋征迁,完成动拆迁60万平方米。推进娄江、丁泾河两岸和老一中地块等区域品质提升、功能重塑,建成投用大西门商业街、朝阳都市广场,构建“两水四岸、一路一轨”空间格局⑲。系统推进京沪铁路昆山站抬升,打通人民路南北向节点,推动老城区与南站区域融合发展。推进美好社区建设,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50台、老旧小区改造4.8万平方米,打造“席地而坐”道路14条、美丽街区2个,让城市经得起品、耐得住看、住得舒心。打通庙泾河生态廊道,串联亭林园至傀儡湖滨水公共空间。精心打磨昆山之链,全力打造一条贯通之链、蓝绿之链、服务之链、活力之链。新建口袋公园50个、“昆小薇”项目60个,新增、改造绿地300万平方米,构建点线融合、全域覆盖、便捷通达的环城滨江公共休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