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在闽侯县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闽侯县人民政府县长 施家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加快融入主城区建设新闽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增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市第一,固投、社零以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稳中向好。排名县域发展潜力百强第11位、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43位。高新区跻身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行列,闽都创新实验室产学研融合相关做法获国务院李强总理充分肯定。青口汽车工业园区排名全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第20位。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抓机遇、出实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增量政策,细化推出35条工作举措,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向好。财政政策稳健运行。积极争取中央各类资金支持,获批专项资金77.22亿元、增长85.9%,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建设保障更加有力。税性收入增加7.24%,“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持续压降,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政策作用显现。以福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快来闽侯,吃住游乐购”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拉动销售额20.08亿元,带动社零增长4%,预计新增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150家。地产政策持续发力。打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组合拳”,新建商品房46.46万平方米,房地产销售面积97.11万平方米,市场热度逐步回升、市场信心持续提振。回迁安置项目7个、33.31万平方米,创新推出房票安置模式,有效缩短安置周期,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抓实体、拼经济,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升级。龙头效应不断扩大。东南奇瑞合作项目扎实推进,奔驰新能源商务车项目落地实施,东南汽车、奔驰汽车下线整车26.4万辆,汽车产业完成产值532.8亿元、增长70.7%。14家企业入选市工业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增至710家、保持全市第一。链条韧性不断增强。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全面推进,20个配套项目引进落地,39个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44家本地企业与东南汽车达成合作,东南汽车近地配套率提升23个百分点。园区能级不断提高。引入产业园开发运营企业,实施产业园项目15个,规划面积7501亩。工业用地提质扩容行动扎实开展,盘活新增工业用地1322.7亩。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64个,完成投资168亿元。项目盘子不断夯实。深入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304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0亿元,开工100项、竣工80项,征收房屋65.5万平方米、交地5960.6亩,第三季度重大项目亮晒考评全省第一。
(三)抓创新、添活力,发展动能充分释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创新优势加快发挥。大学城项目协调服务专班优化重组,签署“一校一协议”合作协议9份,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运作,产学研项目落地转化41个。高新区开通全省首条城市无人机物流航线、首个城市内河无人船应用系统,成功打造全省首个低空经济小镇。创新平台加快搭建。海创光电产业园、均和云谷·东南科创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科创载体面积50万平方米。新增专利授权5800件、有效发明专利9000件,均位列全市第一。县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挂牌运营。创新主体加快壮大。企业“智转数改”行动持续深化,104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改造企业。东南汽车产线升级等97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44亿元,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5家。创新人才加快汇聚。拓展“首邑之约 智汇闽侯”品牌效应,新增高层次人才539人,3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人数全市第一。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增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认定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80人、科技特派员团队30个。
(四)抓改革、促开放,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向纵深发展。政府职能持续优化。五大指挥部、五大工作专班优化设立,行政执法体制、“一支队伍管执法”、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等改革取得突破。重组首邑产投,五大国企盘活闲置资产34处,拓展经营性项目19个,营业收入增加16.26亿元。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创新推行项目建设“八证同发”、“四图一书”承诺制、“税联政商企”协作、企业“不见面全程代办”审批、“一件事”服务套餐等工作机制,办事时限平均提速30%,“最多跑一趟”事项比例提升至100%。投资潜力不断增强。“重大项目招商攻坚突破行动”深入实施,“八闽首邑·投资福地”等招商大会成功举办,落地项目93个、总投资384亿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82万户。高新区入选全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外资外贸稳步发展。出台稳外贸工作方案,开展“助力万企成长”闽侯专场等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投洽会、海交会等展会,进出口总额增长16.6%。融合协作再创佳绩。设立全省首家工业园区台胞台企劳动争议调解中心,5个乡建乡创项目落地实施,闽台佛教论坛、海峡青年节成功举办。山海协作、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落实帮扶资金4160万元。
(五)抓建管、提品质,城乡发展协调并进。对标主城区,片区式、一体化、高标准推进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首邑大道、智慧大道延伸段等48个交通项目加快实施,东台大道延伸段、湾边桥头治堵工程等一批路桥项目建成通车,惠及11个乡镇(街道)群众。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新建(改造)供水管网93.75公里,惠及群众16万人。建成投用变电站2座,新铺设电力线路249公里,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7.67兆瓦。新建高压充电站14座、低压充电桩1789根,实现公共充电设施乡镇(街道)全覆盖。规划管理科学有效。纳入福州中心城区规划的7个镇获批规划40个,拓展城市发展空间4.08万亩。依法审批农村宅基地330户,依法处置“两违”面积18.85万平方米。文物、历史建筑、老建筑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白沙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改善提升项目基本完成。“六提升、助创城”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县社会治理平台案件处置率达93.56%,城乡管理水平、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美化绿化成效明显。实施市级城市品质提升项目155个、完成投资114.4亿元,常态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清沟、扫地、摆整齐”等工作,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治理水土流失1.14万亩,完成造林绿化7.71万亩,获评省级森林养生城市,白沙获评高级版“绿盈乡镇”,竹岐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小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43个、完成投资0.72亿元,5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92万亩,“造地”新增耕地5000亩,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排名全市第二。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3个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白沙脐橙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埔前线面走进大使馆。生态质量稳步提升。认真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扩建污水厂3座,新建(改造)污水管网97.42公里,整治“散乱污”企业219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六)抓民生、增福祉,生活品质更具成色。财政民生支出87.19亿元,连续八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80%。优供给。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成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省级督导评估。实施新(改)扩建教育项目36个,新增学位4590个。实施昙石山中学等10个优质校提升工程,扩充优质学位1336个,闽侯一中白沙校区揭牌招生。新增正高级教师4人,授牌名师工作室10个。高考特控线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3名考生进入全省物理组前50名,初中办学综合效益跻身全市优胜行列。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完善,引进省、市属医院名医工作室14个,县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评审、创伤中心通过省级评审。强化医共体建设,创建“联合病房”,创新实施“乡开单、县拍片”“乡抽血、县检验”,实现“乡级标准付费、县级品质服务”。高新区宽腾医疗下线省内首台CT设备,填补我省大型医疗影像装备生产空白。汽车城养老服务基础配套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甘蔗滨城社区长者食堂入选市级示范性长者食堂。全面推广40项“六助一护”服务项目,惠及七类老年群体,全省率先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兴文旅。第三届“侯官论坛”成功举办,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十三厝当代艺术馆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闽剧《侯官女人》获全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一等奖,青橄榄合唱团获全市职工合唱比赛一等奖,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4个、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4个。中国人民大学昙石山文化考古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实施智慧体育公园等体育项目33个,成功举办五虎山越野赛等体育赛事40项。闽越水镇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沙大目溪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首邑·兰田民宿入选全市十佳民宿,“这么近、那么美”文旅品牌引流效应持续增强。强保障。落实省市县为民办实事项目128个。新增城镇就业1.69万人。完成“保交楼”项目3个,天泽奥莱项目获国务院督导组肯定。医疗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临时救助金2.4亿元。促和谐。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甘蔗瀛洲社区获评全省儿童友好社区,全市率先实现新社会组织妇联组织建设全覆盖。平安闽侯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完善,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信访事项办结化解率98%。
(七)抓队伍、燃激情,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升行政执行效能。自觉加强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优化作风。深化拓展“三争三领”行动,统筹为基层减负与赋能,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提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集中整治成效可感可及。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专题询问2次,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满意率100%。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落实3个,办复政协委员提案171件、满意率100%。依法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32个。
与此同时,行政复议与应诉、诚信建设、民族宗教、统计调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防汛防台、防震减灾、气象、保密、档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地方志、科普、老龄、慈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社工、红十字、残疾人、供销、计生特殊家庭等各项工作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一起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上级驻地机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地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闽侯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瓶颈未突破,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还不够多,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够到位,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加快。三是城乡宜居品质与主城区比还有差距,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提质等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四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做好开源节流工作还要多下功夫、多想办法。五是个别领域不正之风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挑战,竭尽全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