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5日)

  二、2025年目标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工作要求,聚焦台州市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活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攀高、开放提能、品质焕新、民生优享“五大突破”,加速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县级创投之城、乡村共富样板“三大示范”,奋力跻身GDP千亿强市,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临海新篇章。

  建议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达到台州市市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涵养“想为”的境界。我们要始终牢记群众所盼、发展所需、职责所系,坚定“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思想自觉,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信任,不负临海这块干事创业的热土。必须锻造“敢为”的担当。我们要始终秉持舍我其谁的气魄、迎难而上的果敢、一往无前的执着,正视困难不回避、直面问题不退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无畏担当。必须锤炼“善为”的能力。我们要坚持“干就干最好、做就做极致”,拉高标杆,对标一流,勇攀高峰,迈开步子不停步、抓住机遇跨大步,推动各项工作走前列、争上游、作示范。必须下定“恒为”的决心。我们要把“恒”字镌刻在干事创业的基座上,锚定各项目标任务,一锤一锤敲、一事一事办、一棒一棒跑,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不松劲、不达目的不罢休,把美好蓝图不断变为现实图景。

  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逐新向强,奋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之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产业链整体实力,再夺省制造业“天工鼎”“科技创新鼎”。

  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实施制造业“链式变革”工程,推动汽车机械产业加快向新能源转型,确保吉利纯电新车型下线,辐射带动配套零部件企业整体提升,力争汽车机械产业产值突破550亿元;推动现代医药产业向创新药、高端制剂跃进,开工建设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二期,建成投产九洲药业创新药CDMO生产基地等27个项目,力争现代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推动时尚休闲产业向智能化产品拓展,加快建设永强高端户外家具等项目,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争时尚休闲产业产值突破240亿元。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提升工程,新增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1家、智能工厂3家。

  着力发展未来产业。实施“311工程”,瞄准氢能、合成生物、泛半导体三大领域,着力建机制、拓场景、育产品,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园建设,落地加氢站、氢能重卡等场景化应用,着力打造“台州湾氢谷”。发挥江南医谷、临海医化园区集聚效应,引进曙芯生物等项目,加快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合成生物产业生态。以汽车电子、光电产业为基础,大力引进芯片设计、芯片封测企业,建成投用鹿芯园,落地天易合芯等总部搬迁项目,努力打造泛半导体产业集群。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聚力打造创新策源高地,重点构建氢能研究院、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省创新生物药和高端复杂制剂技术创新中心“两院一中心”格局,支持企业设立创新联合体、研发中心,力争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分行业构建科创企业“金字塔”培育体系,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池,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质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着力培育企业梯队。深入实施“1125”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强化资源要素精准扶持,分级分类支持“雄鹰凤凰”、专精特新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十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10家,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优化小升规企业培育遴选机制,“一企一策”精准指导、精细服务,力争年度升规40家以上。

  (二)攻坚克难,奋力打造项目建设主阵地。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最强抓手,以项目大攻坚引领发展大突破。

  攻招引积后劲。高标准建设十大产业平台,持续深化“基金+基地+产业链”三位一体招引模式,发挥总规模40亿元产业母基金作用,精准绘制招商引资图谱,迭代以商招商、专班招商、基金招商打法,全年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9个、50亿元以上1个,确保战新产业项目占比高于50%。健全本地优质企业培育库和项目库,全力支持本地企业增投资、扩产能、上规模,推出1200亩工业用地,为本地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攻进度扩投资。狠抓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三库联动”,深化红旗蜗牛项目评比等“赛马”制度,把进度倒排到每一天,把责任压实到每个人,全面推进581个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强化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机制,抓好“拿地即开工”“报批即审批”“完工即验收”三项改革,确保伟星光学树脂镜片、头门港康居工程二期等132个项目建成投用,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护理学校等329个项目加快推进,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临海1号海上风电场等120个项目开工建设。上下联动、政企合力,提速建设台州湾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实施配套工程,确保一期项目用地完成交付。

  攻要素强保障。加强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等项目谋划,推动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盘子,全力拼抢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确保获批资金额度继续位居台州前列。抢抓历史围填海备案区用海政策红利,启动北洋涂历史围填海备案区约6000亩用海开发利用。加大土地整治、垦造耕地、消化批而未供等专项行动攻坚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供应土地5000亩以上。

  (三)赋能增效,奋力打造资源集聚首选地。

  加速激活人才动能、提升改革效能、点燃消费潜能,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构筑人才发展“蓄水池”。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开展“青年英才聚古城”等活动,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园平台能级,引育高端人才10名以上。加快成立人才科创基金,力争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本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在临海落地组建实体化公司,催生顶尖人才的葡萄串效应。推动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举办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10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以上。深化人力资源服务集成平台试点建设,让各类人才在临海享有更高品质生活。

  勇当深化改革“排头兵”。发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关键一招”作用,深化“一网通办”“智能审批”等举措,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扩大身份证“免证速办”改革成效,实现政务服务领域“免证速办”、社会民生领域“免证畅行”。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推进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行动,改造提升低效企业100家、低效工业用地3000亩,力争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到27万元。

  建强消费升级“引力场”。大力开展汽车、家电消费品、数码产品以旧换新,推出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深化“夜临海”建设,提质升级紫阳街、人民路、条太街等消费集聚区,完善“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消费业态,把客流引进来,让消费热起来。深入开展商贸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积极壮大都市型经济,推动大唐通信总部大楼、新能源汽车综合体等项目落地。

  (四)向海图强,奋力打造对外开放前沿地。

  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临海发展的最强动能,聚力陆海联动、内联外拓,全面推动临海经略海洋、逐梦深蓝。

  拓宽开放大通道。开工建设头门港区三期陆域先行工程、疏港公路二期,加快建设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提升头门港区二期码头靠泊能力至7万吨级,加快形成“向东依港出海、向西辐射内陆、南北互联互通”的联运格局。持续深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积极谋划有色金属、再生金属等货物进出口,开通近洋散杂货和集装箱国际航线3条以上,力争港口吞吐量突破1300万吨、集装箱突破3万标箱。

  发展开放大市场。深化与复星物流、红狮水泥等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出口水泥集散地,争取设立期货交割库。构建“一站式、全流程”闭环跨境电商生态圈,全力服务企业数字化出海,实现跨境电商海关出口增长60%以上。加快“保税+”产业集聚,探索开展特种车保税改装加工、食用油保税加工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力争综保区入区注册企业60家以上、贸易额突破20亿元。

  打造开放大格局。深入推进“百企参百展”行动,服务企业抱团拓市场、抢订单,深耕欧美传统市场,全力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全年组织300家以上企业参加境外展会120场以上。高质量办好2025台州(杜桥)国际眼镜展。积极扩容外贸新主体,培育二手车出口等外贸产业新引擎,支持“种子企业”扩大出口,力争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50家以上。

  (五)提质焕新,奋力打造城乡融合样板地。

  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持续完善城区功能,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深化城市治理,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典范城市。

  城市更新再提档。提速灵湖片区综合开发,黄金轴区块着力打造金融总部聚集区、城市形象新窗口、显山露水大廊道,加快推进商业办公区块、文化中心、希尔顿酒店等项目,高水平建设“产城人景”深度融合的临海中央商务区;佩弦湖区块建成投用城市公共生态绿地,开工建设佩弦新天地商业街区、佩弦湖科技城,沿湖布置多元化商业业态和城市休闲经济,高质量打造“山水相依、活力无限”的城市封面。完成花街小区二期、高桥三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深化老城区街巷庭院微改造、精提升,完善便捷停车、综合管网、绿化景观、夜景亮化等配套设施。新增绿道10公里,建设“白改黑”示范路2条。

  综合功能再提级。系统提升防洪排涝挡潮能力,建成投用灵江治理工程临海段、玉岘海塘提升工程,提速建设东部平原排涝、尤汛分洪、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外排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分洪截洪工程,筑牢城市防洪屏障。深入开展综合交通提级扩容三年行动,高水平构建“内畅外快”交通圈,建成351国道邵家渡至永丰段,加快建设城市快速路南区段;在现有四条东西向主干道基础上,谋划西起括苍大道、东至沈南路的环城北路;着力提升台州湾经开区与市区联动发展融合度,谋划市区至台州湾经开区快速通道。

  生态底色再提升。深化美丽临海建设,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理念,全面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回头看”,完成东大河河道清淤及河床岸坡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东大河水动力提升及排涝工程,有效改善东大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落实向人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制度。

  城镇发展再提速。推动各镇立足优势、锻造长板,构建“百花齐放”的城镇发展格局。支持杜桥提升“产城人”融合发展能级,全力跻身全国百强镇。推动白水洋、东塍、桃渚发挥中心镇作用,加快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中心镇现代化建设新样板。支持汛桥、沿江、上盘、涌泉、永丰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优化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品质。推动尤溪、汇溪、小芝、括苍、河头放大生态优势,挖掘文旅体潜力,建设“一镇一品、魅力无穷”的美丽城镇。

  (六)富民强村,奋力打造共富先行示范地。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加快打通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转换通道,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粮食绿色高产示范片区10个,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擦亮柑桔、杨梅、茶叶、西兰花四张“金名片”,做优蜜桃、葡萄、草莓、油茶、白对虾、白水洋豆腐等特色产业,打造农副产品特色化品牌10个以上。深化全域农事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3个,圆满完成省级农事服务改革试点建设。

  推动农村宜居宜业。坚持长效化、精细化、片区化管理,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分类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新增省级未来乡村3个。畅通农村物流配送、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开通城乡客货邮融合线路2条,新建村级物流服务点80个。开展村内道路“四化提标”行动,加快打造“畅、安、智、享”的“四好农村路”2.0版。

  推动农民富裕富足。持续打造江南·溪望谷、临海蜜谷等“2+5”共富样板,全面打响“共富工坊”“帮农客”“好食来临”等共富品牌,力争承办省“千万工程”现场会。建成投用西部共富智能装备产业项目,为西部四镇经济薄弱村创造劳动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完善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经营机制,引导强村强企带弱村,促进集体经济“造血”,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全面清零。

  (七)用心用情,奋力打造美好生活向往地。

  把“民生事”当作“头等事”,惠民力度只强不弱,利民实事只增不减,让更多民生成果可感可触、成色更足。

  做优公共服务。聚焦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目标,进一步整合办学资源,加快推进台州学院附属中学迁建、临海中学新校区、哲商小学佩弦湖校区等项目。持续深化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高考竞争力。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积极推进篮球项目奥运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市建设,在篮球、田径、射箭等传统优势项目上赶超提升,在足球、板球、水上运动等新项目上突破发展。纵深推进高水平健康临海建设,深化与浙大邵逸夫医院等一流医院战略合作,建成投用市二医院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市一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市中医院迁建工程、头门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争创省公共卫生强市。全力支持台州学院、台州医院在临海发展。

  做好社会保障。健全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多渠道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加强全类型社会救助,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低保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应享尽享。深化“一老一小”工作,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建设杜桥、白水洋托育中心等公办托育项目,新增普惠性托位120个以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00套以上。

  做精文旅体融合。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落实落细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加强梅浦窑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打造宋韵文化展示窗口。持续擦亮旅游金名片,以台州府城为“龙头”,加快构建以紫阳街为核心的台州府城旅游环线,组团发展江南·溪望谷、熊出没欢乐港湾、白沙湾等景区,提速推进台州府城集散中心、灵湖景区改造提升、括苍云径等文旅项目,围绕住宿、餐饮、停车等方面持续提升文旅承载力,力争全域游客数突破2800万人次。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办好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尤溪极限铁人三项赛、白水洋安基山滑翔伞赛等赛事活动,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8场以上,积极争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跟着赛事来临海”。

  做实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加快网格员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加强警源闭环治理,严厉打击“盗抢骗”“食药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关爱未成年人“双手行动”,全力构建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消防、涉海涉渔、道路交通、工矿危化、防汛防台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实现平安临海“二十一连创”,勇夺“三星金鼎”。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市政府将继续以群众有感有得为衡量标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经过多渠道征集、多方对接和会商讨论,提出了13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全力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在群众心坎上。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市政府将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思维,科学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三、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形势、新征程、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一年,我们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更高标准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以忠为魂讲政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一贯到底、落到实处。

  以法为纲促善治。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民为本践宗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采取更多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举措,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赞的事”。

  以干为要勇争先。想,都是问题;干,才是出路。千难万难,畏难是最大的困难。要干字当先,迎难而上,秉持“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担当和勇气,增强“提了哪壶开哪壶”的信心和能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更多“想不到”变成“想得到”“办得了”。

  以严为尺守底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确保一般性项目支出只减不增,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唯有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临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高水平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临海新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218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