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2月19日)

  (2025年2月19日在海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海宁市人民政府市长 许红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扎实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较好完成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7.16亿元、增长5.7%,规上工业增加值515.04亿元、增长8.7%,服务业增加值628.96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1亿元、增长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81976元、54206元,增长3.9%、5.4%。连续两季度夺得嘉兴“红旗奖”并获综合考核优秀,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财政管理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过去一年,市政府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我们坚持以进促稳,积蓄了发展新动能

  抢抓政策机遇。建立要素争取保障专班,狠抓“两重”“两新”等政策落地,12个项目获“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共争取资金7.28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兑现1.78亿元。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3.63亿元,发行专项债资金69.64亿元,列全省县市区第四、创历史新高。全力承接省“8+4”迭代升级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落实资金保障92.9亿元,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813亩,新增能耗指标53.43万吨标煤,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列嘉兴第一。扩大有效投资。创新“产业图谱+链式招引”,完成招大引强23个,其中超50亿元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建立“一项目一专班”和分类分层分级协调机制,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百亿元项目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9亿元。恒逸产业园、青鑫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立昂东芯、晶科储能等一批项目投产。稳定外贸出口。开展“千帆出海·拓市增单”行动,组建“一带一路再出发”出征团,大力开拓中亚、南美等新兴市场。获批设立优惠原产地证签证点,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境外参展服务联盟,重点支持境外展会数量创历史新高,完成出口额753.15亿元、增长2.3%。与宁波港、上海港开展战略合作,内河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5万标箱。

  (二)我们坚持产业发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迭代优化“241”产业布局,深化“新兴海工程”,蝉联“浙江制造天工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67.23亿元。召开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会,发布转型升级“33条”政策,统筹财政资金4.5亿元,保障用地2308亩、用能26.63万吨标煤,实施一批“两化”改造、“零地”技改项目,时尚产业产值增长8.1%。承办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成为中国时尚大会永久举办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智能光伏核心区再获省财政专项激励。举办中国·海宁精密光学与半导体装备大会等活动,落地芯道等一批半导体重大项目,泛半导体产业园入选省数字经济产业园,集成电路列入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长三角医疗器械服务综合体竣工,航空装备产业园投用。现代服务业稳步提质。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扩容提质工程,引进物产东华等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规(限)上服务业企业59家。开展“时尚潮城·人气海宁”促消费行动,举办潮露营生活季等品牌消费活动16场,河滨汇等商贸综合体开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盐官潮乐之城试运营,“志摩故里·硖石”正式开街,横头街获评省级商业特色街区、南关厢入选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翁金线创成国家旅游公路。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开通全省首条跨省低空载人航线。特色农业稳产增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33万亩。完成农业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光禾智谷、农业科创中心等项目开工,招引农业项目33个、总投资12.5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3.8%、荣获“神农鼎”。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名优土特产2个,黄湾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三)我们坚持破立并举,增强了区域竞争力

  创新向更高质量赋能。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创新指数均列全省第一梯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深化“教科人产城”一体化建设,浙大国际科技园结顶,电子信息创新园、生命健康创新园全面投用。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2家企业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个项目列入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计划,晶科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布协同创新行动方案2.0版,上线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库,科创中心获评省五星级小微企业园。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系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新增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30项,形成“免证通办”“政务航空+”等一批成果品牌,发放全国首张“聚英卡”。提优营商环境,创新项目投资“多评合一”和“三相一就”统筹行政检查改革,水、电、天然气、蒸汽价格实现下降,市场主体总数达15.5万户。成功改组海宁国投、产投集团,国投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经开区成为省首个管理机构规格提级的省级开发区。开放向更高水平提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杭海城际西延、机场高铁海宁段启动建设,浙江机电大学海宁校区二期开工,出台杭海国际数字贸易新城建设方案,“钱塘之门”诺德智联中心结顶。推进新一轮“漕海合作”,启动科技绿洲三期。区域合作再上新台阶,“武莲海种”基地种植面积突破200亩,宁泰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

  (四)我们坚持融合发展,提升了城乡辨识度

  加快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县(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完成鹃湖国际科技城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成功收官,累计实施品质提升项目309个,顺利完成协议搬迁更新试点工作。打造省级现代化美丽城区,马桥入选省首批街道全域未来社区试点。紫薇快速路开工,G524、G525国道海宁段等道路建成投用,新改建公路里程超60公里,“县域推进交通绿色低碳强国”列入国家试点。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省首推“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编制全域未来乡村建设专项规划。深入实施第八轮“强村富民”计划,周王庙之江标准厂房等5个项目开工,海昌海创共富产业园等3个项目完工,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30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激活美丽经济内生活力,袁花神仙湖综合整治提升一期完工,“运动之尖·潮起黄湾”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开工,全市村庄业态运营总收入超3.3亿元。强化生态治理。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Ⅱ类,嘉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连续2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市。实施“十四五”节能降耗攻坚行动,光伏、储能并网容量和绿证交割总量嘉兴第一。新增省级减污降碳试点园区2个、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个、绿色化工厂4家,推进得伟科技、显昱纤维等一批印染及后整理产业改造提升项目,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五)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提高了群众获得感

  提升保障力度。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家庭“提低共富”增收项目,1391户低收入家庭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出台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启动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全年引育大学生超2万人、高技能人才超50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2万人。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入选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省级试点,嘉兴首推80周岁以上老年人资助参保。启用全省首家特殊儿童托育园,公办托育机构实现镇街全覆盖。出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6条措施,率先在嘉兴启动商品房“以旧换新”,推动市场化租赁安居工程,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房租支付超3亿元。高质量完成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提优公共服务。打响“潮城优学”教育品牌,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通过国家评估,连续7年获职业教育省考核优秀,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首次进入A档。静安初中等4所学校竣工,长安初中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全市中小学与长三角优质学校结对全覆盖。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二期、市中医院改扩建二期等项目,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省级评审,健康县发展水平评估全省第一。开展金庸诞辰百年系列活动,武侠文学金剑奖永久落户,办好徐志摩诗歌奖和首届“米谷杯”漫画大展,承办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举办省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50余项,创成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市。维护平安大局。开展全域补短攻坚行动,完善“1+10+12”攻坚体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亡人数、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8.3%、11.1%、8.3%。打造“4135”消防救援体系新格局,建设“5分钟灭火救援圈”,实现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抓好防汛防台应急处置,有力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全力保障社会稳定,创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获评省“平安市”,电诈发案“5连降”、损失“3连降”。全面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政府债务、国有企业经营性债务得到有效管控。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诉讼实现零败诉,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5件、政协提案336件。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和非刚性支出压减2.4亿元,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退役军人、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老干部、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市政府每一项成绩的取得、每一步跨越的实现,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苦付出、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海宁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宁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够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城市能级还不够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共同富裕仍需加力推进,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有待提升;除险保安任务依然艰巨,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领域还有一些短板;政府系统攻坚能力还需加强。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215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