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6日)

  二、2025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工作导向,围绕“产城人文安”发展思路,扭住“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建设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活古城”“战江南”,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鲤城实践,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鲤城大地结出硕果。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增加值增长6%,建筑业增加值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完成5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弘扬“拼”的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创新提质。我们要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抢占经济制高点。迭代升级“两新”“两重”落地举措,发挥“进企促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协调等机制作用,全力“稳一优二强三”。一产要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二产要突出创新驱动、精准帮扶。建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泉州分中心,完善异地孵化体系,引育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3个以上,认定国家级高企2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研发投入增长20%;突出高价值专利培育和重点产业专利导航,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利用,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50件。发挥建筑创新产业园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间互动、协调、创新;扶持装修装饰、机电安装等专业化企业发展,支持专业承包企业提升设计施工能力,再引进至少1家一级以上资质企业。三产要强化消费带动、生产服务。落实促消费首要任务,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演艺+美食+故事+游玩+体验”,引入品牌首店、美陈展览、特色市集、演艺演出、文体赛事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推动文创IP赋能制造业、快消品等领域,引培1个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建立“招投联动”“投贷联动”机制,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加强与京东金融、唯品金融、平安普惠等合作,打造全链条金融资产司法服务,力争企业贷款余额增长5%。

  引育新质生产力。布局新赛道新产业,深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海丝绿色生态产业园,投用千吨级低温银浆项目,实施省级绿色制造项目1个以上。持续实施“智慧鲤城”系列项目建设,让政务、商务等各类数据更快汇集、更好应用。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围绕生产、培训、应用三个环节细化产业发展生态链,积极对接高德等无人机项目,建设江滨南岸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深化“数字+大健康”建设,提速推进智慧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等2个项目,拓展智能慢病管理等5方面应用,加快生物大分子高倍数快速浓缩制备研发生产、高敏诊断材料销售,引领生物技术实现新飞跃。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把握泉州纳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契机,完成数字化诊断及改造企业25家,推广人工智能云服务产品35个,至少培育1个人工智能典型运用场景、2家具有行业性区域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50亿元。持续引育总部经济,用好滨江总部经济区等载体,新增总部企业4家。壮大区域重点产业链,拓展下一代固态超级电容技术研发、产品仿真电路设计等应用,实施火炬电子产业数智化改造等4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

  点燃项目新引擎。开展项目提效年活动,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健全领导包抓、“双业主”推进、干部包联等机制,推动82个重点项目高效建设,确保新华侨大厦等37个项目开工,盛悦中心等34个项目建成,年度完成投资超146亿元。强化要素保障,启动7个城市更新项目,同步推进城中村和城市老旧片区改造;加强项目谋划,全年新策划项目超150个。巩固园区标准化建设成效,确保金上产业园等5个项目部分主体完工,力促海丝工业品物联网产业园等接续启动。坚持对外招引对内挖潜并举,以产值、税收、就业等指标贡献为衡量因素,建立健全市场化招商体系,招引专精特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多业态融合生态圈,力促标准化园区可招商空间入驻率超九成,力争近3年落地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分别达50%、30%。

  (二)坚持“高”的标准,推动城市面貌焕新出彩。我们要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建设、运营、治理水平,力促古城新区协调发展,加快展现兼具现代感和烟火气的城市内质。

  高品质优化新区配套。融入大泉州环湾建设大局,细化展城片区等2个片区开发方案编制,深耕繁荣、站前西等4大片区建设,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新格局。深化“聚城畅通”行动,启动金鲤大桥跨江通道建设,确保中环城贯通工程等4个项目基本完成,构建内畅外联交通路网体系。压茬推进新步等7个定向定价商品房项目,差异化提升商品房源供给品质。开业运营鲤城万达,完成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街巷改造工程,提速泉州演艺剧场等3个文商旅项目建设,接续建设希尔顿花园酒店等9个酒店项目,竣工投用3个酒店,海丝古城协同区成型成势。

  高水平推进古城提质。点线面三维突破,加快35个古城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底蕴浓厚、独具生活气息的世遗古城。深耕面上提升,系统谋划古城保护提质,主动衔接《泉州古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配合做好罗城考古,稳步推进府文庙周边片区等风貌整治。聚焦线上贯通,有序推进西街东段综合整治、西街-新华路转角保护性修缮等核心区域提升,基本完成中山南路及周边46条街巷立面修缮和景观提升。突出点上提质,加快宝海庵迁移保护等4个项目建设,推进木偶剧院、许厝埕24号等历史建筑修缮;实施红梅新村及周边老旧片区改造,开展新门市场改造提升。

  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探索城市更新与城市体检衔接机制,实施年度投资额超109亿元的104个城建项目,打造宜居宜业空间。全面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常态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滚动实施总投资超12亿元的12个水环境提质增效项目,推进98条地下排水管网修复,建设江南水质净化中心、污水泵站扩容工程,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内沟河黑臭问题基本解决。投用新步变电站,梯次开展15个开闭所建设。推动2处立体停车场建设,增设超200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超20个非机动车充换点位,构建高效便民充电网。改造建设10座公厕,推进54座公厕智能化管理升级,实现“五化四好”目标。新建5处立体绿化、3个口袋公园,点亮中山南路主街,绘就高颜值鲤城画卷。

  (三)涵养“活”的特质,推动优秀文化跨界融合。我们要坚持把赓续历史文脉、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文商旅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造保护传承引领地。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六大体系”整体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深化古城全域历史地段保护研究,推动市舶司遗址等5处文物点升格提级,完成水仙宫等5处文物修缮,实现文物安消防设施建设全覆盖。传承历史文化根脉,实施濒危非遗项目扶持计划,发挥“刺桐民间文艺奖”激励作用,启动泉州非遗馆古城分馆建设,再新增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个非遗传习所,打造中山路非遗街区。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实施闽南语歌曲创作人才培育计划,举办闽南语师资培训班等系列活动,接续编制闽南语教材小学版,塑造方言保护鲤城模式。培育文化遗产数字化新业态,复刻中山路等13处文物数字化三维场景,提升南外宗正司保护利用展示中心,激发文化资源生命力。

  打造世遗旅游目的地。强化“五个一”体系、实施“六个一”举措,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140亿元,增长15%以上。繁荣发展中山路大主轴商圈,加快创建中山路-西街国家级步行街,升级搭建中山路智慧化管理平台;制定古城业态指引,“一巷一品”梯度更新花巷、通政巷等特色主题街巷,丰富“七个小”业态,运营斯里兰卡异域风情馆等空间,提升古城文旅地标辨识度。常态化抓实店铺租金、市场秩序、交通疏导等治理工作,渐进式推进文旅补短板,优化AI游古城双语互动,完善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围绕“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深耕旅游接待能力提升,加快18个住宿载体建设,全年新增床位1500个。拓展基层公共文化圈,揭牌运营省级侨批馆王顺兴信局旧址,加固修缮西街影剧院、群众戏院,增设新型文化空间、文旅驿站10处,持续打响“刺桐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品牌,争创国家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示范区。

  打造活态发展新高地。围绕文化影响力全面提升目标,持续建强海丝、生肖、姓氏、民俗等“文化IP”矩阵。做实“IP+文创”,完成古城民居门匾立档上线,推出开元寺浮雕系列主题NFT藏品,提升文化传播力。做精“IP+体验”,新策划文明互鉴等4条主题游径,丰富剧本游、汉服Citywalk、非遗研学、数字祈福等文旅新场景,力促“文化IP”与街区、街巷深度融合。做强“IP+美食”,支持“老字号”传承保护发展,拓展“刺桐宴”谱系内涵,推出“世遗风味”商家评选、创意美食大赛等活动。做优“IP+活动”,持续办好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周等重磅文商旅活动,开展“遇见鲤”“古韵泉州,欢乐踩街”等系列活动,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盛势。

  (四)激发“变”的动能,推动改革开放纵深迈进。我们要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路径,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

  构筑更强人口磁场。坚持产业引人、环境聚人、服务留人,研究制定引人留人综合政策,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多样化住房保障,推动人口向鲤城集聚。发挥“港湾计划”“鲤跃工程”等牵引作用,深入开展“技能鲤城”六大行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力争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强化高匹配人才供给,建成投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优化上线区级人才就业超市,畅通人才要素市场化流通渠道;支持泉中职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订单式培养更多技术蓝领。塑造高品质人才平台,发挥华侨大学、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效应,落地1个院士工作站。

  探索更深层次改革。重构“114+N”数智联合指挥模式,完善动态感知硬件基础建设,探索数字资产入表路径,打造“一网统管”2.0版。拓展深化“全速办”改革,丰富“AI智能政务助手”“鲤便民”应用场景,新接入特色服务5项以上,推动公共数据、社会数据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物业管理提升行动,深入探索“全域物业化”模式,试点街区物业化管理,纵深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街道综合执法体系。推深做实国企改革行动,持续优化薪酬制度,完善国企内部监督体系,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再推动8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深化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推动产业用地先租后让,探索工业用地邻宗改造;深化“亩产效益”改革,实施差异化用地、用能、融资等扶持政策,发挥“1+1+N”基金参投作用,打造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

  推进更大范围开放。深耕“丝路友城”战略合作,配合办好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国际木偶节等国际性活动。深化鲤台文化融合,常态化举办关帝、妈祖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加快鲤台会客厅、坂头闽台文旅传统街区等项目建设,推动通淮关岳庙申报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霞洲妈祖宫申报省级“对台交流基地”。实施外贸企业成长计划,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超300家次,助力企业巩固欧美、东南亚等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和地区等新市场,培育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外贸企业10家以上。持续做好华侨工作,打好新时代新“侨牌”。

  (五)秉持“暖”的基调,推动民生保障不断加码。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成果,优先推进民生领域建设,让百姓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效办好34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化住房保障,有序推进11个保租房项目,建成超5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接续实施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行动,巩固拓展基本医保全民参保成果,争取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8%。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建设,建设1个社会救助服务基地、3个社会救助服务点,提供“资金+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服务。

  深化教育强区内涵。制定教育强区建设行动方案,收官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全力创建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加快泉州五中江南校区等项目建设,投用西隅中心小学坂头校区等3个项目,新增学位2400个。实施强基、强质、强体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路径,支持科技中学创建省二级达标高中、凌霄中学创建市级“新优校”,新增“5G+专递课堂”结对帮扶学校3对。深化学校管理改革,探索“双减”叠加“双新”教学管理新模式,小学课后服务参与率提升至70%以上。

  加快健康鲤城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建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等2个项目,力促江南医院创建二级标准社区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国家推荐标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拓展深化“医联体”建设,建立更多名医工作室。辐射推广古城中医药特色品牌,建成投用中医药文化基地,持续办好刺桐中医药集市,打造“中医药+文旅”联动发展新模式。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覆盖面,力争全人群和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超65%、85%。

  优化养老托育服务。加快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培育8个以上养老服务经营主体,打造8个“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示范点。扶持培优3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新增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80张,每万名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达20张。探索“托幼一体化”发展,实施托位建设提升等四大工程,建设1个区域文化特色托育园,推动3所幼儿园开设托班,新增普惠性托位160个,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6个,普惠托位占比超60%。

  (六)夯实“稳”的基础,推动社会局面安定和谐。我们要不断增强底线思维,筑牢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护屏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加固本质安全底板。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投用3个“八个有”标准化应急管理站,探索AI边缘分析计算与视频技术赋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开展100处老旧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严格规范私有住房修缮改造行为,遏制“两违”建设。建立燃气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启动西街“气改电”工作,改造燃气老旧管网1.5公里。推动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完成5个道路节点微改造,整治6处道路隐患点。开展隐居桥等71座桥梁检测,整治修复笋江大桥等3座桥梁,筑牢桥梁安全防线。新建2个古城小型消防站,完成重点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接入“消管家”系统超90%。

  锻造风险防范长板。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按既定化债方案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政府债务,确保债务风险安全可控。优化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规范建立“三张清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一体推进大数据支援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升级8个派出所、85个警务室(站),力促青少年“盗、抢、骗”案件占比低于25%。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模式,建设西街(东段)-钟楼省级食品安全放心消费街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打造基层善治样板。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投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新建改造25个绿色回收网点,逐步构建三级规范收运体系。创新“互联网+信用”监管,健全诚信奖惩机制,推广应用诚信商圈信用管理平台,实现商家信用数据“一屏尽览”,拓展诚信商圈范围。深化“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升级8个暖“新”鲤驿站,激活“党建+”邻里中心造血功能,引导国企参与市场化运营,持续下沉“六有”部门服务资源。做好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培育8个基层退役军人特色型服务站,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残联、科协、社科联、慈善会、关工委、红十字会、计生协会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持续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穿透落实,克难担当、争创一流,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坚持高效提升。一等二靠三落空。越是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越要转作风、提效能。我们要围绕机制运转、项目推进等环节,聚焦宏观政策导向,全力以赴争取上级资金,带头过“紧日子”,率先降本增效,以有限资源释放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

  坚持精细服务。众人拾柴火焰高。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理解群众“急难愁盼”和企业的艰辛不易。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生事业内涵提升、靶向供给,加力政策精准配套,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坚持规范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越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越要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我们要依托行政复议、12345热线等民意反馈渠道,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确保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奋勇争先。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临近发展极点和瓶颈期,越要锤炼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我们要紧盯“十四五”收官任务和“十五五”规划衔接,主动克服迷茫、畏难情绪,持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领跑之姿走好赶考之路,打造更高水平、更有实力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严格监管。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是随着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越要清醒头脑、遏制腐败隐形变异。我们要关注国资国企、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抓好省委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努力让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自觉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发展源于勠力同心、成就来自共同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鲤城新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159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