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

  提速发展文旅产业。实施百里太行山水画廊项目,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轴,依托桃河、滹沱河两条生态文化旅游走廊,规划建设提升一批高品质景区、乡村旅游点、精品民宿,把传统古村落、人文景观、自然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拉动旅游经济新引擎。推进小河评梅景区4A级创建和银圆山庄景区提档升级。丰富“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经营业态,打造文商旅生活新场景。挖掘红色资源、工矿遗址资源、生态资源,发展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工业游。举办首届文旅发展大会、第二届红色文创设计大赛、娘子关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大赛。做好吃住行游购娱标准化培训,开展“引客入泉”活动,让游客留下来、吃一餐、住一宿。

  培育壮大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直播经济。打造一批网红直播基地,积极引入直播头部平台,培育本地MCN机构,推动直播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壮大楼宇经济。盘活闲置楼宇资源,谋划实施一批楼宇改造项目,支持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运营中心、独立核算子公司,打造特色鲜明的楼宇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金融、会展经济、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全力推进数智新城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抓住省委赋予我市数智新城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抢占发展新赛道。

  涵养数字生态。编制数智新城发展规划。出台支持网络直播、人才引育、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经济园区,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工业类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数字应用等方面省级资金争取力度。成立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构建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体系。

  夯实数字基建。新建5G基站1000座以上。实施“千兆光网”升级行动,打造“双千兆”网络城市。加快云峰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引入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服务提供商、云计算公司等企业入驻,力争全市服务器规模达到30万台,打造区域算力中心,算力水平保持全省前列。

  集聚数字产业。依托中电产业园,引入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电子信息智造类企业,培育壮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加快车路智行创新生态示范区建设,用好百度阿波罗和集度汽车资源,引进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和示范应用团队。实施智能化基础设施改造,推动无人驾驶公交车、出租车、售卖车示范应用量级提升,在物流、矿车领域布局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依托智创城7号,发展大数据与软件服务业,建设数据采集、清洗、标注、交易、应用为一体的基础数据服务体系。

  加速数字转型。完成16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推进华阳二矿、潞安五矿、燕龛、荫营、上社、汇能等6座智慧矿山建设。聚焦绿色节能、低碳产业导入,推进数智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布局“数智双碳”产业。加快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试点建设。挖掘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字农业示范企业。

  拓展智慧应用。深化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拓展城市物联网、数字驾驶舱、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环保等场景开发应用,推进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加快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ETC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智慧交通样板。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

  (四)全力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制定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1+N”政策文件,扎实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畅通市场循环,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

  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南北两大物流基地,加快推进平定华远陆港、盂县亿博物流园项目,争取开通中欧班列及天津港货运专线,推动阳泉现代物流港建成运营,打造辐射山西及京津冀的物流集散中心。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补齐商品市场短板,鼓励商贸流通业设施升级、模式创新,打造一批商品市场示范基地,支持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推进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开工建设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实验科研楼项目。

  打造市场主体集聚平台。今年重点打造四类平台。乡村e镇围绕构建“产业+电商+配套”体系,推动乡村服务站点全覆盖,引育电商企业,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和商业带头人,打造3个乡村e镇。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娘子关泉上文旅特色小镇、梁家寨温泉康养度假区、冠山书院文旅康养基地等示范区,集聚一批精品民宿、特色文创、旅游服务、康养健身等市场主体。高水平“双创”平台聚焦“一城一院多中心(室)”区域创新平台体系,提升智创城7号运营水平和集聚能力,争取新增各类省级创新平台5家,认定市级平台10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握“三无”“三可”要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落实“五有套餐”。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完善“互联网+监管”,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各级政务大厅帮办代办服务能力,实现“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超市市县全覆盖,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功能,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市场主体一揽子政策绩效评估,主动对标、积极借鉴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政策,实施好营商环境3.0版改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0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