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

  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对口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也是新冠疫情跌宕反复的一年。我们坚持“早快准”,以快制快,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集中攻坚,成功应对多轮次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完善防控体系,不论疫情形势如何变化,基本生活必需品始终量足价稳,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坚决落实国家二十条、新十条,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平稳转段渡峰,最大限度守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卫健、疾控、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农村、社区、企业等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无私的奉献,131万阳泉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每个人都出了力,每个人都了不起!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地部队、公安民警和中央、省驻地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阳泉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主体和民营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生态环保任务依然艰巨,民生领域仍有欠账;政府系统抓落实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些干部抓而不细、落而不实的现象仍然存在,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回避、不畏难,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尽管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阳泉进入新一轮机遇期的大势不可阻挡,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叠加发力,中部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全市战新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更强、后劲更足。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拓新局面,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阳泉贡献。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按照国省要求全面完成。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扛牢使命任务,时时聚焦大局,处处服务大局,坚定扛起省委赋予阳泉的重大使命,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万众之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我们将坚定发展信心,锚定资源型城市转型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在补齐短板、放大特色、塑造优势上持续用力,争取更多工作进入全省前列。我们将聚焦发展重点,以数智新城、“一城一带”等牵引性、标志性工作为抓手,纲举目张、扭住关键,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我们将树牢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改革激活力、以创新增动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我们将突出“四敢”导向,引导基层、企业、干部、群众把更多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来,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干劲、敢闯无人区的冲劲、敢做弄潮儿的拼劲,赢得战略主动、抢得发展先机。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4+N”产业体系,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形态重塑、素质提升。

  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围绕“五个一体化”,做好煤电这篇大文章,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决完成能源保供任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煤炭产能核增和优质产能释放,加快西上庄、坤宁煤矿建设进度,推动同意煤矿产能提升、达产达效,做好长期停缓建煤矿分类处置,全年煤炭产量不低于6890万吨。抓好电煤稳价保供,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强化运力协调保障,确保电煤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推动洗选煤企业改造升级,全市洗选煤先进产能占比达到28%以上。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体系。立足“先进煤电+新能源+储能电站”三位一体,推动阳光电厂二期、鑫磊电厂建设,西上庄电厂8月底前实现双机投运,同步建成西上庄500千伏外送通道,全年发电量不少于280亿千瓦时;开工建设华润、大唐等6个10万千瓦光伏风电项目,粤电西烟等4个10万千瓦项目年内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推进盂县、郊区两个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加快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青于蓝、弘盛通等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盂县上社抽水蓄能电站年内完成核准并开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0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