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重大工程。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速特色片区开发,加快城市客厅片区、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片区、高铁片区建设。优化城市交通路网,启动实施朝阳路北延、方碑大街东延、束鹿大街东延、文体街、学府街等16条道路新建工程,加快推进古城大街、兴业街等13条道路续建工程,加快石衡高速辛集段建设,大幅提升城市交通容量和品质。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澳森全民健身中心、赵望云艺术馆、三级综合医院、养老服务中心全面竣工,启动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第七届省园博会辛集展园,加快推进河北女子职业学院落地建设,形成特色片区竞相发展、天际线优美勾勒、新地标星罗棋布的城市格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严格落实新建建筑容积率刚性管控,鼓励城中企业退城搬迁、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提升改造皮革商业城广场,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区防汛能力,实施污水处理厂城区配套管网及雨水管网提升工程,彻底解决积水问题。改造老旧小区37个,改造棚户区210套,改造提升老旧供水管网、燃气管道,让新城有颜值、老城提品质。实施国省县道养护保障、石黄高速东互通出口整治,推进一批主次干道绿化亮化、公共设施完善提升、垃圾场站高标改造等工程,新改建10个口袋公园,打造郊野公园扩绿、城市公园提靓、社区公园环家、口袋公园点缀的四级公园体系,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创新加强城市治理。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步伐,谋划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广“水洗机扫、以克论净”,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整治占道经营、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等道路交通乱象,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大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力度,推行特许经营、冠名权等模式,管好用活音乐厅、传媒中心等设施,实现公共资源利益最大化。
(六)乡村振兴提升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以乡村全面振兴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粮食生产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确保全年粮食面积稳定,总产保持在13亿斤以上,力争亩产、总产连年“双增”。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建改建3万亩高标准农田,重点向成方连片、规模经营的流转土地倾斜,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大地种业上市,打造种业强市。大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实施一批农技推广、产业融合项目,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国家农安县达标提升。推进土地流转托管服务,扩大规模种植,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结合编制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创建以石黄高速旧城出口为起点的东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石衡高速孟观出口为起点的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1个省级示范镇、4个省级示范村,打造种养结合、文旅融合、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百里画廊”。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农场、数字梨园、数字治理平台、数字智慧指挥中心四大平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公路改造、供水配套、用电保供、农厕管护、坑塘治理等工程,完成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创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拓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项目,推进“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理顺原种场管理机制,努力打造第二个“马兰农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行医保防贫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健全扶贫资产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创新乡村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施农村集体经济“跨五跃十”行动,培育发展更多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
(七)绿色低碳提升工程,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辛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持续加强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臭氧污染防治、全域控尘、露天禁烧等系列专项行动,换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东部新区中心排渠水质提升项目、佳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保持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10个历史遗留污泥暂存场整治,加快创建“无废城市”,确保土地净美、安全可控。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科学开展植树造林,落实三级河长责任,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河渠水体、湿地林地“稀缺资源”。实施二分干渠东延工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及补短板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9万亩,谋划北部渠道恢复、全域渠系连通,营造清水绕城、循环流动、岸绿景美、幸福河渠的新生态。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科学、规范、加快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推进3家重点企业环保绩效创A取得重要成果,完成省下达年度节能削煤任务。严格落实新上用煤项目煤炭消费等(减)量替代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森林固碳生态产品项目申报。扎实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引导社会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