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协同推进抓生态、治污染、促低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配合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综合采取管煤、治企、控车、抑尘、禁烧等措施,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治理目标全部完成,首次阶段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私家车不限号出行,企业不“一刀切”限产,采暖期公交车免费乘坐,统筹8000个在线资源进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辛集经验全国领先、全省复制推广。完成市水处理中心和化工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实现全覆盖,水质和地下水位“双提升”,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实施河渠综合治理、湿地公园提升等工程,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959万立方米,消纳江水5310万立方米,白鹭、红隼等十余种国家保护野生鸟类迁徙落脚。完成营造林7000亩,村庄绿化植树12.8万株,推进森林进城、森林环城、森林惠民。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达到20家。
(七)深化改革转机制、强服务、增动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推出一批制度性、创新性改革举措。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拿地即开工”机制,探索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审批事项由39项优化为15项,审批时限提速到1个工作日,审批项目总投资额同比增长25%。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省领先。积极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全省试点、消防行政执法委托执法全省试点、退役军人人事档案转接全省试点。国企国资改革成效明显,市建投公司资产整合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拓宽公共事业建设资金渠道,创新运用金融、市场、社会资本等多种手段,打破了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惯性束缚。我市首次跻身全国县级市城市信用监测前50名,被列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试点。
(八)安全生产建机制、除隐患、防事故,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冲击,安全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特殊形势。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落实“十五条硬措施”,制定“三个职责清单”,压实“四方责任”,定期研判重大安全风险,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取得重要成效。针对全市产业、企业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连续开展了危险化学品、消防、自建房、燃气、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有限空间、工贸冶金、制革制衣、农村牌楼、校园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改了一批问题隐患,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压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化“双控”机制建设,重拳出击“打非治违”,建成覆盖全市的“3+14+N”应急救援体系,守护了万家灯火、一方安宁,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九)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解难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三年来疫情防控最复杂、最艰难的一年,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工作要求,投入极大精力、付出艰辛努力,科学精准防住疫情、控住局面、守住底线,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集中力量保障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4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省20项民生工程、市1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目标任务。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531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224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工程惠及“一老一小”,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创建全省唯一“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示范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育德学校竣工投用,学府街小学加快建设,改扩建10所中小学、幼儿园,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开展文化惠民“七进”演出210场,新增城乡体育场地96处,举办体育赛事活动90余项次。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铸盾2022”专项行动,刑事、治安案件均同比下降13%,实现命案“零发案”。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统计、审计、新闻广电、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气象地震、支油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45次,研究议题209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13件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应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一轮一轮的淬火磨砺中踔厉奋发,在一场一场的现实考验中勇毅前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团结共铸辛集钢铁长城。能够在前所未有的特殊形势下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许多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感谢那些为这座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每一名市民、每一名工作者。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关心支持辛集发展的各界人士、各界朋友,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弥补,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破解。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增长速度不够快,主导产业还不能立市强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二产比重长期过高;产业升级方向还不够清晰聚焦,转型的步子还需要再大点、再快点;生态环境建设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较重,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还需再完善,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民生领域仍有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政府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拼搏竞进、担当作为的精气神需进一步激发。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深度剖析、深挖症结,采取针对性、务实性举措,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