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增加义务教育学位2000余个,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1080人次,雄安新区史家胡同小学分校项目竣工移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率先实现三级信用就医服务。召开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同仁堂注册成立互联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在第十六届市运会中,东城区代表团竞技组、群众组金牌数均位居全市第二,创历史新高。
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得优秀等级认定,首届北京文化论坛精彩亮相并将永久落户东城。成立实体书店联盟,新增书店34家,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放,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创新示范。推进“会馆有戏”品牌建设,制定东城文物“活历计划”。中央歌剧院剧场落地启用,百年大华电影院变身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戏剧之城”展现新魅力。
(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新一届区政府班子政治建设,迅速掀起政府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持续做好巡视巡察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深化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绩效节支1亿元,一般性支出压减70%,“三公”经费压减53%。
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12项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29件、政协提案231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再创新高。
各位代表,以上这些成绩,是在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和重大挑战中,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多轮冲击下取得的,来之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城建设发展的驻区单位、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主导产业集聚度、贡献率有待提高,产业空间布局不够优化,南北发展依然不平衡;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状态仍在持续,财政绩效管理和财源建设仍需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任务繁重,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还有不少短板;政府系统部分干部能力作风还有差距,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首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立足建设好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战略定力、提振信心决心、积极担当作为,全力推进“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努力推动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万元GDP能耗降幅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市级要求。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领,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
持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始终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摆在首位,从空间、环境、机制、服务等多个方面同向发力,不断推进天安门周边、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强化公共秩序管理,加大老旧小区、拆迁滞留区、桥下空间、铁路沿线等部位的整治力度,确保核心区绝对安全。完善与中央单位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大走访力度,主动对接、精准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驻区单位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打造核心区服务金名片。以首善标准做好重大活动、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营造安全、高效、有序的政务环境。
扎实推进控规任务落实。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聚焦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全面落实“双控四降”,高效统筹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政务功能、城市功能和安全保障功能有机融合。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拆除违建5万平方米,保持新增违建动态清零,完成“基本无违建区”创建。平稳有序推进百荣世贸商城转型,以更大力度推进天安门、故宫、北京站周边住宿业整治提升。启动朝阳门南北小街、朝阜路(东城段)环境提升项目,一体化打造“两纵两横”区域景观。统筹利用简易楼、平房院等疏解腾退空间,优先保障中央政务功能、推动产业发展、增补公共服务功能。
(二)着力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围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深入落实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持续抓好“五大商圈”建设,重点推进王府井商圈金街新燕莎、外文书店改造和东直门、崇文门商圈升级。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国际高端化妆品和服装品牌区域性总部的招商力度,新引进国内外首店100家。以“故宫以东”品牌为抓手,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故宫、隆福寺、王府井沿线文化消费资源协同联动,促进商旅文体跨界融合,提升整体消费体验,增强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拉动力。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拓展全季节消费市场,进一步打响东城消费品牌,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