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一圈一策”推动“五大商圈”改造升级,打造“五圈五节”等东城特色消费品牌。成功举办第八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创新实施“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开展文商旅促消费系列活动。前门大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鼓励老字号企业开发“国潮”新品,落地国际时尚消费品牌3家,新设首店、旗舰店79家,在孵新消费品牌25个。在应对多轮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下半年成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回升,预计全年同比下降4%左右,好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深化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主动融入首都“五子”联动新格局,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围绕做大做强金融、信息服务、文化三大产业,聚焦新兴金融机构、总部经济、专精特新企业等业态,孵化产业类聚的“银巷”“硅巷”“文巷”“杏巷”,谋划打造高辨识度的八个产业组团。吸引瑞信证券、东方汇理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摩根士丹利获批全国首家外资新设另类投资子公司。与市金融局联合出台政策打造REITs产业发展高地。实现4家企业成功上市。启动实施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3.5%。出台“科创十七条”产业政策,发布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紫金计划”,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家。成立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推出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地均产值保持全市第一。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国有资产资源规范管理和盘活利用。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东安市场转型“国内首家买手制百货”,金街新燕莎、外文书店等重点项目改造方案基本确定,隆福文化街区二期项目部分完工。东城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均、人均产出保持中关村各分园前列。前门地区文华东方酒店主体完工,“书香世业”文化主题街区一期开业。改造升级商务楼宇30栋,新增“亿元楼宇”6栋,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

  全力推进“两区”建设,成功落地“两区”招商引资项目144个,重大项目签约涉及金额81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家,实际利用外资5.1亿美元。入选全市率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落地商务楼宇诉调对接工作站等全国首创举措3项,实行大型连锁企业分支机构“证照联办”、外国人来华工作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和除名制度、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和网上电子评标等全市先行措施22项,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紫金服务”升级至3.0版本,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五)狠下“绣花”功夫,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着力改善环境秩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累计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创历史最优。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燃油锅炉清零,启动南馆公园“零碳”工程建设。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75%,全区36%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建成2个全龄友好公园和3条慢行林荫路,东四三条成为全市首条古树主题文化胡同。崇文门商圈建成慢行系统示范区,干面胡同等3处立体停车设施建成启用,新增共享停车位720个,“不停车”胡同增至43条,交通出行更加绿色高效友好。

  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扎实开展“攻百难,解民忧”专项行动,上线运行接诉即办即时督办系统,累计受理12345热线诉求23万余件,综合成绩城六区排名第二。抓好两件“关键小事”,物业类投诉案件同比下降46.2%,新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7个,改造升级密闭式清洁站15座。实施平房院不达标厕所改造57座,惠及居民上千户。健全“热线+网格”机制,搭建“东城社工传习社”,推出“微花园”“零废弃循环小院”等创新项目,基层治理综合效能持续提升。

  巩固“平安东城”建设,统筹开展9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百日行动”,消除燃气、自建房等各类安全隐患4000余处,实现东直门环卫LNG撬装站外迁消隐,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接口2.2万余个,实现楼房小区和平房院落全覆盖。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36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实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和立方”“信访超市”等矛调处置一体化模式。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全覆盖。

  (六)聚焦“七有”“五性”,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

  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安排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资金近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5%。落实各项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55亿元。新增7家老年餐桌和12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实现17个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全覆盖,2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圆满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开展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23个。

  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住有所居”取得新成效。建成1807套保障性住房,筹集203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解决10个历史遗留项目不动产登记问题。望坛棚改项目10栋回迁楼进入收尾阶段。新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40个,完工20个,老楼加装电梯20部。完成8栋简易楼腾退,核心区首个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回迁入住,实现交房、交证“零时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2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