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1日在河西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河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胡学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克服外部复杂经济形势冲击,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紧紧围绕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城区,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本届政府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以来保持全市第二,2021年预计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中心城区首位;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2亿元;累计新增就业17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五年来,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爬坡过坎创新竞进,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新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计引进京冀企业590家、总投资323亿元。中交集团京津冀区域总部、华润电力华北大区、新天钢集团等一批总部型企业相继落户,带动总部经济加快发展。中交集团在我区落户二、三级企业累计达到28家,我区成为中交集团京外最大产业聚集区。南水北调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电子科技集团、大唐集团、京东集团等大型央企民企先后在我区布局落子。
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重,优化“一核两轴三中心多点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夯实。金融业稳住高质量发展“基本盘”,实施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引进中金财富证券天津分公司、添金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天津国康信用增进有限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116家,总数超过100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近三成,“泛友谊路小白楼金融圈”被确定为全市高端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持续打造设计之都先行区,“设计大厦”投入使用,“北方设计联盟”成员单位由13家发展到237家,设计产业规模实现五年翻番。加快小白楼航运服务聚集区建设,全区航运企业总数近1000家。打造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以网信大厦建设破局,两年半时间从无到有,从一座楼到一个区域,汇聚了天津市区块链科技创新中心、凌霄工业互联网、京东云等数字经济类企业270家,“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被纳入全市“两谷两园两区”布局。大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繁荣夜间消费,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推动商业综合体升级业态创新转型,哪吒体育嘉年华、海河国际消费季等活动激发消费活力,文化中心、中冶·和悦汇、解放南路等特色商圈提档升级。
新动能引育实现突破。坚持“产业+地产”思路,推进陈塘科技商务区加快发展,出让土地7宗、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总投资87亿元,在建商务楼宇25万平方米,总部、设计、研发等业态加速聚集,园区企业总数达到5300家。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家,雏鹰、瞪羚企业79家。我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引进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落户我区,相继完成两批带量采购,社会反响热烈。质量工作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全面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成立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成区级人才公寓,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3万余人,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
楼宇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坚持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双迎大厦、中海大厦等一批新建高端商务楼宇投入使用,商务楼宇总数达到129座,总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楼宇内企业近2万家,金融、航运、数字、文化等一批特色楼宇引领产业聚集发展,年留区税收超过千万元楼宇达到46座。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破除发展障碍,敞开胸怀海纳百川,发展活力呈现新气象。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大力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深入实施“五减”“四办”,在全市率先实现“零跑动、零收费”。建成智慧服务大厅,实现场景式、一站式、全天候服务。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建立服务重点企业(项目)“大联席、小机制”,为企业解决一批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合组建3个国资运营平台,14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79家低效、空壳、僵尸企业退市出清,推动实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国有企业脱钩和集中统一监管,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活力不断增强。完成“智慧国资”建设,国资监管能力、监管手段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340余家央企和市、区属国有企业15万退休人员接收工作。
开放水平加快提升。围绕大招商招大商,进一步优化招商政策机制,加强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内招大引强择优,引进津沪深生物医药、东方金信等一批符合区域产业导向、具有行业带动效应的领军企业,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累计完成599亿元,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8个,高质量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