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底线,提高治理能力,社会发展大局更加稳定。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全年组织法治宣传教育121场次,建成全市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179次,新发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危化安全、燃气安全等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整改生产安全隐患2928处,完成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迁移,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85户农村c级、d级危房全部整改完毕,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代表四平市顺利通过省检、国检。信访矛盾有效处置。严格落实重点信访案件分级包保制度,79件中联办交办案件全部化解,国考6项指标数据全部达标,取得二十大期间信访维稳“七零”历史佳绩,全年实现国家重大会事“五个不发生”目标。社会治安管控有力。成功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行为,刑事发案数量同比下降31%,全年命案零发案,八类严暴犯罪案件破案率达到100%,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强化公仆意识,提升服务效能,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有力。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研、学深悟透,在高举旗帜、拥护核心上更加坚定自觉。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12次,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议事决策程序,优化落实府院联动任务清单和协调联动机制,全年办理市区两级建议提案87件,办结网上留言、公开电话13000余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31个领域标准目录集中公开。正风肃纪持续深入。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领域,进一步纠正“四风”问题,完成审计项目28个,严格防控政府廉政风险,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一年来,各乡街在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社会事业、信访维稳等工作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武装、退役军人、统计、税务、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果断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在铁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帮助铁西发展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驻区中省市直单位、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部分企业受疫情冲击、商品价格波动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缺少对经济拉动效果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不足;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作风和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六个铁西”新篇章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肩负起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完成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区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市委“三三九一”战略,纵深实施“151413”产业迭代升级工程,认真落实打造“六个新样板”部署要求,系统推进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六个铁西”建设取得新成绩。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达到市定标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任务目标,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发展动能,力争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项目为王”,优化“四个能力”,用项目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谋划包装能力。瞄准“六新产业”“四新设施”投资导向,明现状、补短板、抓重点,争取专项债、预算内资金支持,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类项目,拓展红开区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围绕农机、换热器、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升级改造、创新扩能和成果转化,做好强链、补链、固链、延链文章,形成倍增效应。优化招引融合能力。持续抓好全员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瞄准支柱产业上下游、红开区产业定位开展招商,把握全球吉商大会、中国新电商大会、四平发展大会等契机“走出去”“请进来”,利用产业优势、服务效能、优惠政策提高项目招引成功率,全力引进人民电器康养、国药器械物流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优化要素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房屋土地征收进度,集中攻坚红开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二期建设等项目用地问题。积极与建设银行、吉林银行等建立常态化信息互通制度,推动政银企高效精准对接,切实解决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发挥领办代办工作机制作用,确保项目建设要素配置提前落实进场。优化政策服务能力。坚决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经济稳增长优惠政策,最大限度放大政策效应,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强化项目领导包保和工作专班职责,建立包保领导现场办公、问题直达等项目服务制度,推动浙江新德智能制造服装产业园、颐和园医养综合体等22个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