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集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通化市委、市政府和集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承压奋进,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打造中国最美边境城市的基础更加坚实、底气更加充足。
这一年,我们超前部署、迅速行动,防汛救灾科学有序。灾情处置精准果断。7月下旬,我市遭受有气象记录70年来最强降雨过程,最大日降水量、最大小时降水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干部群众“凝聚全域合力,共护一城安澜”,打赢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防汛大战,经受住了这场“风雨如磐”的救灾大考。在这次攻坚战中,市防指高位推动、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在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物资调配等方面提前研判、周密部署,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群众9085名、修复治理地质灾害37处、抢通道路30处、恢复水电118处,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灾后重建高质高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开展灾损评估,精准落实救助政策,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紧盯上级灾后重建资金投向,谋划上报防灾减灾类项目13个,计划投资13.83亿元。城东街道下解放村二组避险搬迁项目主体封顶,成为全省首个避险搬迁案例。
这一年,我们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项目投资扎实有力。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占比超过七成。边合区进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等18个项目实现竣工,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集安段)等15个项目快速推进。谋划50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动态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项目52个。全年到位转移支付资金25亿元。工业经济步伐稳健。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产值分别同比增长7%、42%,规上医药健康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9%,稳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技术报告编制,红五味山参系列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安装调试,益盛生产线数字化改造项目投入使用。优创铝业升规入统,规上企业达到31户。全年为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元,减免缓退税费3亿元。长青参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赋能再创佳绩。成立全省县级市第三家科技文献平台服务站。益盛药业获“揭榜挂帅”专项支持,是全省人参企业唯一入选榜单项目。益盛化妆品完成新产品研发10种,红五味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转化专利成果1项。长青参业、嘉元生物等5户企业被纳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占一旅游、名城广告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这一年,我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兴边富民再续新篇。28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全部竣工,下解放等1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建设。产业富边助农增收,投入衔接资金6431万元,迎水米业等62个乡村振兴项目建成投产。争取帮扶资金1350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6个,创造工作岗位400余个。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市通过省发改委审核。各项改革成效初显。国企改革加快推动,涉改企业全部完成重组。“三新”改革示范校创建协同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全面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实效,泰威新材料二期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式落地投产。我市被选为“全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市”。政务服务便民惠民。进驻政务服务事项1642项,进驻率94.3%。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不动产登记一件事”实现通化地区出证时间最短。麻线、清河、头道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市、乡、村三级政务外网完成对接,基层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开发开放步伐加快。边合区建设步稳蹄疾,麦吉翁酒庄续建项目顺利启动,筱爱食品选址建厂等项目有序推进,广晟药业、堃达农业投产达效,清河人参高新技术产业园投入使用。边合区在省级边合区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连续2年位列首位。对口合作持续深化,与路桥区签订边境村建设框架协议。外经外贸产业强劲复苏,公路口岸恢复货运通关,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95%。招商引资聚势起航。全年谋划包装招商项目42个。新签约百年吉参业人参食品等项目8个,新对接重庆国药人参中药饮片等项目12个。
这一年,我们固本强基、蓄势赋能,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潜力释放。复查文物遗址211处,四神墓等8座壁画墓完成防渗修缮,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太极湾风景区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高句丽国际酒店主体封顶,翠园宾馆进入装饰装修阶段,羊鱼渡古渡口露营地完成功能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先后举办边境森林马拉松系列赛等节事活动31次、《梦萦高句丽》等演出活动270余场,造势引流成效显著。下解放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门景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我市被评为“吉林省5A级景区城”“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特色品牌百强县”,入选“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连续7年入围“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4.1%。健康产业蝶变跃升。人参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全省首创人参市场法治服务中心,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嘉元生物人参提取物中间体和化妆品生产项目正在装饰装修,澳洋野山参旗舰店和数字化交易平台投入使用。规范整治人参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林下山参“假认证、假产品、假宣传”,诚信经营氛围逐步形成。完成“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认证23个,康美新开河、益盛药业通过中药材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认定,“汉参”牌人参颗粒成为全省第二个、通化市首个获批备案凭证的人参保健食品,吉聚参业人参溯源短片在央视频道“共和国巡礼”板块展示播出。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60亿元。葡萄产业迈向高端化发展新阶段,山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8600亩。福海3000吨/年葡萄酒灌装生产线项目竣工验收,鸭绿江河谷酒店与葡萄酒文化展示中心投入使用。我市葡萄酒产品再获国际大奖2项。矿产新材料产业拔节起势。含钾岩石矿综合利用产业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天泽石墨完成外围探矿,春宽矿业完成开采设计方案,兴达石墨完成土地林地手续,金益矿业米架子金矿正在进行井巷开拓,古马岭金矿实现复工复产。矿产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
这一年,我们全域统筹、精益求精,城乡建设提质增效。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完成各类营造林1.88万亩,新建改善提升“绿美村屯”10个。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21项整改任务完成整改17项。临岸线水源涵养林、凉水河小流域治理等5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我市被评为“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激励县”。城市功能日臻完备。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完成编制,11个乡镇同步开展。改造老旧小区10个,五星级酒店及民宿、集美江南等6个项目达到时序进度,粮丰街排洪泵站、鸿盛广场等4个项目投入使用。东部水城建设全面提速,全域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民桥等3个公园投入使用,游客服务中心等3个停车场正式启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改建供热管网10.8公里、燃气管网14.68公里,完成沥青路面维护等15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举办首届购房节,交易商品房、二手房1362套。城市顽疾有效治理,清理“十乱”5.2万余件,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870件,办结率100%。乡村建设有序推进。黑土地保护成效显现,治理侵蚀沟330条,两个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终验,全年粮食产量实现1.47亿斤。乡村环境提质增颜,改造农村危房43户,整治农户庭院1.45万户,移民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建设,清河净水厂投入使用。全年打造“千村美丽”村13个、“吉乡农创园”2个。交通网络优化升级。改造农村公路60.1公里、危桥3座。集本线老虎哨至大甸子段、城市交通综合运输服务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提级论证,长川至安子哨航道整治项目开工建设。财榆线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我市在交通运输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二名,连续三年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这一年,我们以民为本、兜牢底线,民生福祉更有温度。社会事业协同发展。教学环境持续改善,维修改造校园校舍11所,花甸中心小学幼儿园完成主体建设,台上学校综合楼投入使用。第一小学被评为“国防教育示范校”。职教中心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市医院异地新建主体完工,中医院2个省级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投入使用,基层医疗机构“免收挂号费”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新增就业10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30万元、企业稳岗补贴185万元。救助保障精准高效,发放低保金3625.8万元、特困供养金1038.7万元。医疗保障扩面达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9万人。社会福利品质持续提升,新建老年食堂19所,大路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我市首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深入开展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治理,困扰群众多年的“无籍房”问题彻底根治。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实现“动态清零”。社会治理成效斐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实施“云剑”“歼击”等专项行动,破获刑事案件209起,查结治安案件416起,社会治安持续平稳。出入境管理大队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我市连续4年荣获“吉林省平安县”称号。纵深推进“群腐”问题集中整治,殡葬、社保等15个重点领域存在问题彻查实改,44项民生重点工作全部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有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整改隐患2784项,我市连续9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71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扎实开展燃气、电动自行车安全整治行动,完成液化石油气管阀标准化改造3.96万户、管道燃气改造5831户,建设集中充电设施287处。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5.05亿元隐性债务全部完成置换,化解地方政府债务0.9亿元。全面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38件,我市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民族团结工作稳步开展,尚彦臣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双拥共建有序推进,崇军拥军氛围日益浓厚。
这一年,我们务实笃行、锤炼内功,政府效能持续提升。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府院联动”体制机制不断深化,行政败诉率大幅下降。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集体学习法律法规,全面营造学法用法良好氛围。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被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规矩意识进一步牢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推动重大决策部署在政府系统快落实、早见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着力建设清廉型政府。作风效能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15个乡镇(街道)精简文件、减少会议分别同比下降23%、38%。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85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气象局被评为“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我市被认定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先进县”。
此外,融媒体、外事、老龄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统计、海关、边检、电力、通讯、金融等驻集垂直管理部门和驻集部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年来,我们在“既要、又要、还要”的自我加压中追求新的突破,在“多重、叠加、交织”的风险挑战中奋力追越赶超,付出了艰辛努力,经历了重大考验,交出了一份不负人民的发展答卷。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集安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集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