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4日在开原市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开原市人民政府市长 宿晓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取得丰硕战果。预计到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9.6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9亿元,增长1.7%。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持平。进出口总额实现10.5亿元,增长15.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177元,增长6.5%。重点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抓招商、上项目,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招商引资成势见效。深入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上线发布“场景式招商”小程序。举办大型主题招商推介会3次、异地商会开原行4次,党政主要领导开展“走请”活动64次,对接洽谈项目61个,成功签约嬴德肉禽冷链物流等项目1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实际到位资金47.55亿元,同比增长10.4%。
项目建设多点突破。林岳肉食品加工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开(复)工项目91个。总投资26.1亿元的吉能开原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在进行土地组卷;大唐国际200MW风电升压站基础完工;国电投多能互补发电项目一期工程首批4台风机并网发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寇河、阿拉河等6个增发国债综合治理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完工。抢抓政策“窗口期”,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5亿元。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修编铁西工业园、食品产业园和造纸产业园总体规划,同步开展规划环评编制工作。启动铁西北街道路提升工程,完成四个小微企业产业园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地块49.1亩,“一企一策”盘活企业2户。开发区专项巡察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坚持抓经济、兴产业,发展成效更加凸显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全力做强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型造纸三大主导产业,预计规上企业产值实现102亿元。抓实工业企业储备、精准帮扶等工作,助推小微工业企业快速成长,普越机械、昊宇水泥等7户企业实现升规入统。加大数字化改造力度,兴东科技、奥瑞金食品、凯峰机械3家企业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益海嘉里糖浆生产线等10个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9000万元。华原重型、远宇重工等4家企业深度融入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农业基础全力夯实。全市粮食生产喜获“十五连丰”,预计粮食产量实现14亿斤。完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5.7万亩。高标准农田结转项目全部完工,总投资6.7亿元的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顺利开工。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取得显著成效,规划建设项目开工率达98%。有序推进雨牧农业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新签约超2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12个。全力推进省区域特色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鲜食豆种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我市成为全国鲜食大豆种源基地。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黄旗寨镇小寨子村成为全市乡村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标杆。
第三产业质效双升。开展多种促消费活动50余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持续深耕电商经济,电商网络成交额突破6亿元。成立对韩出口服务平台,并在韩国仁川建立海外“云仓”,新增外贸企业2家。积极推动餐饮标准化发展,开原古法炖牛肉获得辽宁省地标美食,4家餐饮获评省5A级绿色餐厅。举办象牙山梨花节、铁岭市秧歌节等大型活动40余次,市民对文旅工作的满意率空前提高,全年累计接待游客总量突破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33%。金融机构新增各项贷款18.2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坚持抓改革、优环境,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重点改革攻坚突破。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市政府43个议事协调机构撤销39个,精简90.7%。制定《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方案》,有序推进投资公司“六合一”兼并、市政工程及建筑施工企业“二合一”重组工作,国企改革初步实现瘦身健体。乡镇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规范统一撤销了乡镇级国库账户。设置无差别和分领域综合窗口75个,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场所综合窗口实现“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4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陆续上线运行,62项不计时环节事项压缩至原时限的50%。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开展“项目管家”“双进双促”专项行动,推进各类惠企政策“直通直达”,全年减税降费6.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万余户,净增市场主体1250家。全力化解企业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帮助星都起重设备等32家企业容缺办理不动产登记证183本。
科技创新赋能增效。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3家,注册登记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瞪羚企业”1家,化工机械获省级“瞪羚企业”补助资金20万元。华原重型起重机、凯峰机械集装箱翻转机、宝源化工超临界压力容器3个产品列入省工业创新产品目录。川顺食品、宝源化工获批铁岭市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四)坚持抓生态、建城市,发展面貌更加靓丽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序时整改任务。落实河长制,强化重点流域监测预警及巡查管控,国省考核断面均值全部达标。实施八棵树、靠山、中固、金沟子等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及建设工程,提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效能。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8.3%,PM2.5浓度同比改善7.9%。落实“两公一住”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加强林长制,人工造林6230亩,全民义务植树15.5万株,森林防火道路工程完成主体建设。
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功获批,全要素布局更加精准。新建口袋公园2处,修补城区道路3.5万平方米,施划人行道机动车停车位757个。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网改造等市政工程加速推进。坤鹏·翡翠湾房产开发项目主体已封顶。建成“一事一议”村内道路74公里,新改建维修农村公路88公里。完成52户C级农村安全隐患房屋改造。新建下肥镇闻东大桥,重建金沟子镇二社桥、新安堡桥等5座桥梁。老城街道石塔、线河等4个村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管理效能持续释放。实施街路整治提升工程,协同联动解决牌匾破损、门市外溢等城市管理顽疾,拆除违规设置、破损脏污等牌匾935个,城市公共空间有效净化。扎实开展“绿满开原”专项行动,高速口800米连接路和文化路景观路工程获得市民、商家好评点赞。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建设项目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试点建设,48个村级垃圾暂存点全部完工。
(五)坚持抓民生、防风险,发展根基更加稳固
民生福祉有效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启用,城镇新增就业1580人。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全力维护社保基金安全。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4.1%。医保经办大厅完成搬迁改建并投入使用。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工程竣工,沁春园助养康复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建设。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里仁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五育并举”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实验小学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开原高中获评省“双新”实施示范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顺利建成投用。挖掘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完成威远堡镇、八棵树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初见成效。持续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原档案馆正式启用,“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覆盖全市农村学校,王宏宇荣获巴黎残奥会女子盲人柔道项目铜牌。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安置退役军人9人、随军家属5人。
防范能力显著增强。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法定债务到期本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化解隐性债务10.52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融资平台清退目标。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信机构改革任务。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完成鸿基水岸“保交楼”任务,金方圆一期消防工程顺利完工,困扰群众多年的“办证难”问题圆满解决。
社会治理有力有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落实食品、药品等安全责任,全市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程有效应对台风“格美”影响。宗教工作向“管得好”迈进,基层宗教联合执法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市“两抢一盗”刑事案件下降20.7%,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公安局车辆管理所连续六次荣获“全国一等县级车辆管理所”称号。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信访总量大幅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更加自觉地把讲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的81项重点工作,剔除个别经济指标外,均按序时进度完成。扎实有力做好省委常规巡视和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后半篇文章”,立行立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长期整改问题稳步推进,目前,整改完成率分别达到84.1%和79.5%。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政治生态持续净化。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件,政协提案59件,办结率100%。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市政府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审计、统计、督查、绩效、民族、妇女儿童、台办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这一年,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勠力同心,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巨大压力,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铁岭市委、市政府和开原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中省直部门、驻开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助力开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新征程上,开原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诸多困难,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稳经济压力依然很大,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低;工业经济增长缺乏后劲,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三产发展质量不高,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债务持续承压。四是民生领域尚有短板,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五是部分干部缺乏全局性思考、前瞻性谋划,执行能力有待加强。对此,市政府将直面问题挑战,在持续破解发展矛盾中赢得主动、拼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