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也是我区逆势而上、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科学谋划、精心部署,统筹好“稳”与“进”的关系,把握好“进”与“变”的关系,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落实国家出台各项举措,抓住重点企业重整契机,深度挖掘自身特色优势,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稳住经济、化解风险、推动改革、守住安全,扬帆破浪,无畏风雨,以满腔热忱推动工作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明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扣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和辽阳“五个城市”战略部署,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宏伟决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新篇章。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把稳住经济基本盘作为当务之急,在壮大实体经济上蓄力聚能
把“稳”的基础做牢。围绕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主导产业,继续强化对辽阳石化公司、亿方公司、奥克集团等龙头企业的运行监测,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好产融对接、产销对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最大限度挖潜增效、扩大产能。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不拖延、不打折,确保落实到位。把“进”的动能做优。围绕新型储能电极材料、硼-10酸、聚酰亚胺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支柱企业,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新兴产业产值保持连续增长。围绕鞍钢尾矿资源,拓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空间,打通产业道路,助力金源、瑞拓等废岩深加工企业做优做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增规上企业5户以上。把“立”的质效做实。围绕重点企业重整推动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持续回暖。支持象屿集团加快谋划铝材产业布局,有效盘活闲置厂房土地,精准对接优势企业优势项目,着力解决新上项目水电气等基础配套,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二)把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作为首要任务,在激发经济活力上蓄足后劲
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眼高质量发展,多谋划经得起历史检验、利在长远的好项目,持续打好“项目大会战”,全年谋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0个。紧盯辽阳石化公司尼龙66、乙烯能效达标改造等牵动力强的大项目,主动靠前服务,紧抓不放,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完善项目手续,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发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申报方向和要求,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已落地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扫清开工前各项障碍,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加大华峰、法液空、北方化工等企业盘活力度,通过优化重组、收购并购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围绕芳烃、烯烃、精细化学品、铝合金精深加工四个产业链,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积极包装项目,充实在谈项目库。根据辽阳石化公司产品调整情况,及时完善招商推介项目,同步开展招商工作,争取资源最大化利用。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推进人才兴区战略,在“引才、留才、用才”三个关键方面再发力,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进,围绕重点产业培养引进高精尖人才,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三)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重中之重,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汇聚能量
激发创新活力引领产业创新。持续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支持高新区建设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引导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推进辽阳石化公司数字化建设,建设生产经营、化工销售、生产监控、能源管控、安全环保、设备完整性管理等6个协同应用一级场景,年底前初步建成数字化工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鼓励嘉禾偶氮溶剂染料等10个产品创建省级创新产品。加快3D打印、关键管路智能制造等项目投产,推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料工业开发等项目落地建设,谋划布局锂电池隔膜、双极板专用料产业项目,打造锂电池全产业链。科学谋划打造创新高地。持续放大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引领作用,夯实“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和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切实提高科技型企业成长率,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雏鹰瞪羚企业2家。壮大“专精特新”规模,提升“专精特新”层级,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支持信德新材与湖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开展“高性能沥青基硬碳材料及包覆沥青材料技术攻关”;支持鸿港化工与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开展苝系产品技术产学研合作。继续实施“揭榜挂帅”“带土移植”,支持富强生物、金谷炭材等7户企业科研团队攻关省“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加强与中国核动力院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基地落实落地。
(四)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首要担当,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
提升农业发展品质。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盘活现有设施农业,种植食用菌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耕细作特色农业,扩大爱妃苹果、软枣猕猴桃、西梅种植面积,鼓励发展“农耕体验+采摘观光”近郊游采摘经济。持续推进鹿养殖产业发展,扩大养殖规模,新增养殖鹿1000头以上。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优化农村公共资源配置,谋划包装农村饮用水工程,深化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改造农村危桥6座。
(五)把壮大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在文体旅融合发展上描绘愿景
培育文化旅游示范带。加快推进“辽瓷-冮官窑”文创园项目建设,把陶瓷文化和文创设计紧密结合,吸纳资本、人才入园参与运营,吸引文化爱好者亲身体验制作乐趣;加快建成陶瓷停车场等特色场景,激发文化创意活力,使文化旅游更具魅力。加大白乙化故居投入力度,建设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场景。大力推广非遗文创驿站,展示非遗精品、演示创作技艺,让百姓充分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龙石景区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速实施云南风情园项目建设,支持景区周边村镇发展农事体验、亲子牧场等项目,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加快完成龙石景区“穿越丛林”等特色体验项目建设,变景区客流为商流,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六)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关键所在,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足功夫
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改革。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持续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实现2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实现“一网通办”“一网好办”“一网办好”。深入推进“综窗改革”,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业务受理能力显著提升。更好发挥12345热线等平台作用,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涉企投诉案件办理工作。强化政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融资瓶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高新区改革,整合资源要素,提高辽高投、辽宏建等国有公司运营质效。京东商城·中国特产辽宁宏伟馆投入运营,加快启动直购体验中心运行模式。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化与东北亚合作,做好俄中仓储物流保税仓库服务工作,扩大对俄经贸合作,搭建对外开放服务平台,畅通经贸合作渠道,保障俄铝直通辽阳。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依托大江大河、飒铂天大等外资企业,力争实现进资500万美元。拓展与江苏南通对口交流,推动一批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做好南通交流人员保障服务工作。
(七)把建设美丽宏伟作为目标导向,在改善生态环境上晒出成绩
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强化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联动,深入开展露天烧烤和烟花爆竹燃放、车辆超载抛洒等专项治理,严惩重罚环境违规违法问题。加快推进煤改电、矿山复绿等工程,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快实施工业污水厂提标改造,生活污水厂扩能及园区“一企一管”“事故池”等污水治理工程,统筹抓好新老污水厂管理运行。加强企业排污排废监管,长效治理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由表及里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年”活动各项举措,坚持上下联动一体化推进城乡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强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十乱”整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区排水、自来水、高层燃气等管网更新项目。全链条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充电桩,有效盘活扩建一批泊车位。科学整治管理建筑垃圾,推进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持续深化绿色转型。鼓励企业技术更新、动能焕新,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加强能耗“双控”,推动排放不达标及淘汰类项目依法有序退出市场。鼓励宏伟粮库争创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叫响三城大米、辽福面粉绿色品牌。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八)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本质要求,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接续奋斗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以上。持续推进社保提标扩面,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落实好社会救助、优待抚恤、大病保险、残疾人服务等政策,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水平,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银发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实施幼儿园监控系统改造等工程。促进学前教育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新中考,巩固“双减”成果。优化医疗服务,发挥医联体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扩容下沉。重新规划建设曙光镇中心医院。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滨湖绿谷体育公园对外开放,开展各种全民文化活动健身展演和赛事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全民健身意识,以民众运动热情点燃城区发展激情。
(九)把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作为底线任务,在守牢底线维护安定上矢志不渝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严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抓好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风等工作,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危化品、消防、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化工园区“十有两禁”工作要求,加强园区封闭、危化品停车场运行管理,推进洗罐车间、丙类库房、“一库两站”等应急消防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筑牢社会稳定防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万件化访”行动,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全力解决群众诉求。深入推进平安宏伟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防范电信网络犯罪等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特别是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坚决遏制增量,努力化解存量。兜牢“三保”底线,严控机关运行成本,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坚持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更高标准、更好状态、更实举措,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深学细悟中坚定信念、守牢初心。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绝对忠诚捍卫“两个确立”,以实干实绩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秉公持正“重法治”。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凝心聚力“抓落实”。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提升工作标准,提振工作状态,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清正廉洁“葆本色”。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把有限财力更多用于保障民生和促进发展,永葆为民务实清廉本色。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伟大胜利,在辽阳全面振兴新突破生动实践中续写宏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