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元宝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面对多重压力叠加、多重困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取得实效,交出了一份顶压前行、量质齐升的发展答卷。
这一年,我们拼抢争实抓经济,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经济总量突破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我们心无旁骛谋发展,实行挂图作战,“5+1”决胜图谱[1]绘制完成。赛诺环保等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立项、当年开工,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20%。金山经济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考核中排名第26位,较上年度上升18位。我们争先创优树品牌,“舒心就业”项目被评为国家级三等奖,是全省唯一获奖县(区)。以元宝区为试点的“四所一庭一部门”[2]联动联调工作案例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元宝区荣获省文明城区标兵称号。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上项目扩投资,“增”的势头愈发强劲。项目建设持续加力。全年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6个,总投资153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2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隆强机械密封产业化、金汤小学分校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中智精铸、月亮岛食品等10个项目竣工达产。抢抓政策机遇,向上争取到位资金6亿元,其中“三类资金”[3]2亿元,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近亿元。招商引资克难而进。依托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签约咏赢山等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19.3亿元。盘活存量厂房3.5万平方米,处置闲置土地18万平方米。全年引进内资26.95亿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93万美元。对外贸易逐步回暖。支持15家重点外贸企业发展,组织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7场,达成意向交易额200余万美元。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3.1亿元,增长2.3%。
(二)全力以赴调结构兴产业,“进”的态势更加显著。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培育通用设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6个,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0%。新建工业项目17个,实施技改项目9个。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4户、“小升规”企业2户,中智精工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恒星泵业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谋划数字化应用场景6个,新建5G基站339个。北国之春数据赋能草莓产业项目荣获省“数据要素×”大赛农业组第二名,是全市唯一入围国家总决赛项目。消费活力持续激发。抢抓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家电企业销售额增长35%。开展“汇聚元宝”等系列促消费活动9次,市级以上电商直播基地销售额实现1500万元。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举办“走进最美乡村丹东行”等全国性活动,推出研学游等5条精品旅游路线,重点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增长17%。乡村振兴稳步实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万斤。累计投入27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农业项目,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金山镇荣获省文明村镇标兵称号,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被评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三)坚持不懈促改革谋创新,“强”的动能加速集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施“科小-雏鹰-高企-瞪羚”梯度培育工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雏鹰企业[4]2户,金洋针织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登记备案技术交易合同额7000余万元,增长40%。老天祥大药房品牌价值达到4.5亿元,增长48.5%。深入落实“万名学子留丹来丹”等人才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新增专家工作站1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82%的服务事项进驻无差别综合窗口,高于省市平均水平。“高效办成一件事”网上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均达到100%。12345平台办理诉求8300余件,有效诉求满意率96%。开展“双进双促”[5]等活动,为企业解决问题369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200余户。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平稳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6]积极推进,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平稳有序。
(四)千方百计优环境提品质,“新”的面貌焕然展现。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24个交办案件全部整改到位。开展特殊天气特别管控行动5次,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深入落实“河长制”,整治入河排污口问题13个。工业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城市更新深入实施。投入55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2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000余户。投入1.1亿元,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改造老旧管线130余公里。累计安装智能燃气表5.5万块,覆盖弱势群体2.6万户。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落实市容环境清理整治行动,打造财神庙街、金海路“门前四包双向服务管理机制”[7]示范街,城市管理日趋精细化。深化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促进农村环境与农民精神风貌双提升,奶场村荣获省级美丽宜居村称号。
(五)凝心聚力惠民生添福祉,“好”的感受日益强烈。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春暖辽沈·援企护航”等招聘活动94场,提供就业岗位7400个。零工市场试运行。社会事业有序改善。新增长者食堂3家,持续推进“1+N”老年助餐服务网络[8]建设,实现街镇全覆盖。投入420余万元改造新源小学、三十一中学等教育教学设施。金汤小学获评省课程思政项目优秀学校,中富小学、九道小学荣获省第三届文明校园称号。市第六医院投入使用。区属8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第一医院组建城市医疗联合体。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各类救助资金3200余万元,覆盖特殊群体近6000人。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六)居安思危保安全守底线,“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安装充电桩1800余个、电梯AI报警器324个。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采取兜底举措实现特殊群体安全型灶具全覆盖。开展“关阀行动”,推动城镇燃气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三年攻坚行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00余批次。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落实房地产“组合拳”政策,解决1200余户居民办证难题,推动1300余套保交房交付,上报“白名单”项目8个。政府债务减存控增,超额完成化债任务。稳步推动金融改革化险,序时推进清收挽损工作。自然灾害应对有效,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发挥“一平台四机制”[9]作用,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76件。金山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落实领导干部“周末大接访”和包案制度,信访总量下降20%,万件化访台账案件化解率99.3%。“破案攻坚”质效提升,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29.7%。强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守边控海格局,边海防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自觉践行正确政绩观,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密工作责任制。坚持过紧日子,切实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深化审计、统计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残联、侨联、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这一年面对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我们从最难处着手、做最有力应对、朝最好方向努力,把目标付诸行动,让愿景变为现实。我们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化解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公安、检察院、法院、消防、税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医保等驻区单位,向支持元宝建设发展的企业家、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个别经济指标未达预期,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稳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重点领域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10]压力较大;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仍有短板,距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克服前进困难,直面发展挑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